顧愷之在《洛神賦》中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藝術想象力,將文學作品中的情感意象作為具體的形象表現在銀幕上,展現了《洛神賦》中充滿詩意幻想的浪漫意境。隨著畫卷的展開,觀者在畫家思想的引導下,不由自主地跟著人物的心情、驚訝或悲傷。
畫家根據辭賦內容,展開藝術聯想,塑造了畫面中仙女嬉鬧的綜合形象,如長著鹿角的馬臉、蛇頸羊身的海龍、豹頭飛魚、六龍駕雲車等。這些奇形怪狀的鳥獸意象穿插在山、樹、流水等自然景物中,與岸上的仙女、羅神、人形成動靜對比,同時也拉開了空間距離,營造出奇異空靈的幻境和優美抒情的浪漫。
《洛神賦》中浪漫悲愴的氣氛也是顧愷之通過人物精神的表現而營造出來的。畫面中悲傷浪漫的氣氛是通過人物之間的情感關系和內心深處的變化來表現的,尤其是眼神的刻畫。曹植與洛神之間的情感希望是他們之間的深層交流和情感表達。
無論是畫面中的羅申形象出現在水面上,還是飛在半空中,行走在叢林中,還是乘雲車離開,大部分形象都是走向畫面的左側,回望岸邊的曹植,眼神中充滿了深情,無奈與悲傷,尷尬或不舍。
羅申走後,曹植依然望著空蕩蕩的前方追尋著羅申的倩影,即使在回家的路上在車上離開,他依然回頭。人物無聲的眼神透露出兩人的真愛和無法在壹起的無奈悲痛,加劇了浪漫悲涼的氣氛。
擴展數據:
《洛神賦》是東晉顧愷之的壹幅作品。《洛神賦圖》原卷為彩綢本。它是由多個故事情節組成的長卷,類似漫畫,融為壹體,現已失傳。目前主要傳世4本,分別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兩本)、遼寧省博物館和美國弗裏爾美術館。故宮博物院裏的兩個人物基本相似,只是景物復雜而簡單。?
全卷共分三部,曲折細致地描繪了曹植與羅申真摯純真的愛情故事。人物安排得當,在不同的時空自然交替、重疊、互換,但在山水描寫中,都表現出壹種空間感的美。
《洛神賦圖》是三國時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文學家曹植寫的,有壹天顧愷之偶然發現了這幅圖。曹植的原著通過對夢境中人神之戀的追尋,表達了他對愛情失意的自我感傷。顧愷之以其豐富的想象力和藝術才華對文學作品進行再創造,傳達出無限的憂郁和悲傷情緒。
百度百科-洛神賦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