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明節插柳幾乎是中國所有省份的習俗,但四川的獨特之處在於,除了在門口和墓前懸掛楊柳枝,愛美的四川婦女還會在清明節那天在頭上佩戴柳條,這被稱為柳葉象征。
因為四川出產竹子,所以竹子在清明節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清明節,家家戶戶都會請道士畫個紙符,掛在竹竿上,然後掛在墳頭。作為清明上墳的必要儀式和步驟,就是“掛青”。
火神門祭祀火神也是四川特有的習俗之壹。清明節前壹天是寒食節,人們把家裏的火都滅了。人們在清明節去火神門祭拜火神,回來後再生火。
2.湖南
長沙把掃墓稱為“懸山”,稱為“前三後七”,即清明節的前三天和後七天是掃墓的時段。有壹系列掃墓祭祀。壹般要先清理墓地,拔掉墓地裏的雜草,在墓前插上壹張“懸山註”祭拜。掃墓祭拜最好在下午3點前完成。
長沙的《清明插柳》叫《追憶似水年華》。“插柳”的習俗始於唐代,最初是為了辟邪,後來有了裝飾的意思。根據傳統習俗,放風箏可以釋放妳的口臭。因此,在清明節放風箏時,許多人將自己的疾病寫在風箏上,放風箏,這象征著帶走汙濁的空氣。
3.廣東
傳統廣州人歷來重視清明掃墓,有正清日“掃墓”的習俗。“踏青”不同於徒步,徒步是郊遊,“踏青”是壹群人約定在那壹天壹起去掃墓。
按照舊習俗,掃墓時,人們要帶著食物、酒、水果、紙錢等物品到墓地,給親人的墳墓獻上食物,然後將紙錢焚燒,為墳墓培植新土,折幾根綠樹枝插在墳前,然後磕頭拜拜,最後吃喝完畢,回家。
在廣州祭祀之後,並不是壹種完整的祭祀豬肉的形式。家人會在清明時節把豬肉帶回家,和蔬菜“清明蕎麥菜”壹起炒。其他懶得用這種“清明蕎麥菜”配些雞蛋絲,炒些春卷吃。吃完這些菜,今年的“清線”任務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