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派內畫作為壹種傳統的地方工藝,其傳統藝術特色和精髓主要體現在“釉”、“融”、“貴”、“滿”、“妙”四個字上。“釉”是指內畫用的顏料就是瓷器用的釉色。內畫壺壺壁上的畫是利用釉色制作的,通過高溫烘烤固定,克服了內畫遇水褪色的弱點,使內畫制品更容易收藏和使用。“融合”是指魯派內畫鼻煙壺集書法、繪畫、雕塑於壹體,將博山玻璃的工藝技法與國畫、油畫等藝術手法融為壹體。構圖時還要考慮與壺坯的輪廓、材質、色彩的關系,合理放置內畫和內書於其中。“貴”是指顏料珍貴,種類繁多。博山地區盛產彩色玻璃,顏料數百種,其中不乏稀有品種,如瑩青(藍色彩色玻璃配水晶料)、金紅(彩色玻璃配紅金)、絲鋪(用彩色玻璃料拉成平面)、琺瑯、雞肝石等。用這些顏料制成的內畫鼻煙壺精美絕倫,體現了魯派內畫藝術的獨特性。“飽滿”是指畫面構圖飽滿,線條流暢。1958年,薛景萬發明內畫用毛筆,使內畫線條更加靈活纖細,增強了內畫藝術的表現能力,這也是內畫題材變化的重要原因之壹。內畫毛筆普及後,陸派內畫開始轉為場面更宏大的作品,眾多人物集中於壹壺,如李的《洛陽行典圖》、文的《白美圖》、孫的《白子圖》,人物刻畫精妙,動物栩栩如生。“妙”是指作者“景中之感”,將自己對傳統文化的真實感受和理解與現代審美趣味相結合,在作品中表現出來,賦予其深刻、雋永、含蓄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