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頒布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基礎教育的課程建設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然而,我國基礎教育的整體水平仍然不高,原有的基礎教育課程不能完全適應時代的需要。
二、課程改革的範圍:
為貫徹落實《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教育部決定大力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調整和改革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結構和內容,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新課程體系涵蓋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三、課程改革的目標: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以鄧小平同誌“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重要思想和江澤民同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2.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的要求。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革命傳統,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壹代。
課程改革中的課程規定與課程教育:
1,課程設置:
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價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課程管理和評價的依據。應當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和內容框架。
2.課程教育:
國家課程標準的制定要根據各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具體內容,加強德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1)幼兒園教育
幼兒園教育應當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堅持保護與教育相結合、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原則,與家庭、社區密切配合,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保護和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2)義務教育: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應當符合普及義務教育的要求,使大多數學生通過努力達到,體現國家對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註重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3)高中教育:
在使學生達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普通高中課程標準應具有層次性和選擇性,開設選修課,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選擇和發展機會,為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力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