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祭祖掃墓的日子。千百年來,人們在這個節氣裏進行著“以禮祭祀”的追思活動,向逝去的親人、祖先莊嚴地送去思念和敬意。這種代代相傳的神聖的生命交換儀式,構成了人們頑強生存、追求幸福的重要動力,是中華文明新的有機構成。因此,壹些專家和全國人大代表呼籲將清明節等傳統節日合法化,以增強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
祭祖是壹個有著深遠意義的古老節日,已經存在了幾千年。據史料記載,秦漢時期,墓葬祭祀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祭祀活動。據漢代《晏延年傳》記載,閆希會即使離京千裏,也要在清明“歸東海掃墓”。隨著越來越強烈的祖先崇拜和血緣意識,古代的墓葬祭祀並沒有列入標準,還列入了“五禮”。後來朝廷的推崇也讓墓祭更加流行。
為什麽要清明掃墓?這是因為冬去春來,植物發芽了。人們在祭掃祖先的墳墓時,會親自檢查墳墓是否因雨季而坍塌,或者被狐貍和兔子刺穿。在祭掃儀式中,墳墓裏的雜草被連根拔起,新的土壤被加入,豬被獻祭,熏香被供奉,紙錢被焚燒,舉行壹個簡單的儀式來紀念祖先。
清明節掃墓是中華民族顧家孝的道德品質的具體體現,所以清明節成為全世界華人的重要節日之壹。許多海外華人和中國人都有在清明節回家鄉掃墓的習慣,以表達他們不忘祖先和家園的愛國主義。
壹個國家和文明的歷史是由個人和家庭的傳承完成的;沒有個人和家族的傳承,歷史將是蒼白的、抽象的、沒有人情味的;清明節的祭奠儀式是連接個人與歷史的精神臍帶,使現代人的身份明確而神聖。《追遠》不僅具有“尊人之德”的教育意義,更賦予我們面向未來的力量,確定個人和時代的歷史定位。在崇拜“新”和“未來”的今天,這是壹個必不可少的儀式。我們緬懷先人,祭奠先人,因為他們是我們自己的源泉,他們的辛苦和奮鬥是我們繼續前進的起點。這是源源不斷的對生命的尊重,對歷史的敬畏。
但是,有必要澄清祖先崇拜的傳統,以促進清明節的合法化。祭祀祖先不是壹種承認鬼神存在的迷信活動。否則,祖先崇拜的傳統會與民間的鬼神信仰混雜在壹起,對親人的莊嚴紀念會異化為迷信活動;人們批評以前的祖先崇拜活動的主要原因是迷信。在“傳統重建”努力的今天,如果不能避免低俗,祭祖傳統又會誤入歧途。
中國人對祖先的祭祀是壹種道德信仰,是壹種表達情感的詩意行為,是來自個體情感的感恩和緬懷。馮友蘭曾說,“不是因為鬼神真的存在,而是因為祭祖的人是孝順祖先的,所以儀式的意義是詩意的,而不是宗教的。”大家都知道“壹滴酒未沾酒泉”,但我們相信親人和祖先能收到我們的親情和犧牲。這個莊嚴的儀式是壹個感性的、詩意的、道德的真理。
“人類詩意地生活在地球上”。面對先人的照片或墓碑,表達我們深深的思念和由衷的敬意,是我們生活在這片古老土地上的幸福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