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考古發掘,在廣東英德清塘遺址發現了壹萬年前的古墓。據AMS測定,年代約為13500年前,是中國最早的葬式墓,表明嶺南先民在10000多年前就有了明確的埋葬行為和習俗意識。
掃墓是清明節習俗的中心。清明節是祭奠祖先、慎終追遠的文化傳統,主要是祭祀祖先,表達對祖先的孝心和向往。
根據祭祀地點的不同,清明節可分為墓祭和祠堂祭祀。墓祭是最常見的,清明祭祀的特點是墓祭。清明祭祀之所以叫掃墓,主要是因為掃墓的方式。另壹種形式是祠堂祭祀,也叫廟會祭祀,是指壹個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裏先祭拜祖先,祭祀結束後再開會聚餐。這種祭祀是族人團聚的壹種方式。?
清明節前後,各地有差異。在清明節,按照習俗,我們通常在清明節早上出發去掃墓。
各地祭青的方式或項目各不相同。常見的做法包括兩部分:壹是整修墳墓,二是懸掛紙錢,供奉祭品。掃墓的時候,應該先把墳整修壹下。主要方法是除雜草,培新土,然後磕頭拜。
壹方面,這種行為可以表達祭祀者的孝心和對祖先的關愛。另壹方面,在古人的信仰中,先人的墳墓與後代的興衰有著極大的關系,所以修墓是不可忽視的紀念內容。祭品以食物為主,各地品種不同。都是當地人認為可以根據祭祀的經濟能力帶出去的美食,或者是時令的特色美食。
擴展數據:
其他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在中國南方和北方的規模和方式是不同的。還有穿柳枝、放風箏、撿柴火、畫雞蛋、蕩秋千等活動。漢代稱寒食節為禁煙節,包括禁火寒食和祭祀掃墓的習俗。
在唐代,人們常常將掃墓延至清明。人們在清明節掃墓時,也伴隨著娛樂活動。到了宋代,清明和寒食逐漸合二為壹。清明將寒食節中的祭祀習俗歸入其名下,同時上巳節“上巳春趣”的節日習俗也並入清明節。
清明習俗在白族、苗族、蒙古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中也很流行。清明節也是越南、朝鮮和琉球的重要節日。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