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去郊遊。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清明踏青的習俗。徒步也叫春遊。古稱探春、荀春。四月清明,春回大地,大自然處處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踏青的好時節。中國民間壹直保持著清明節踏青的習慣。中國的郊遊習俗歷史悠久,早在先秦時期就已形成。
3.揮棒。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的習俗。五代王人禹《開元天寶遺》記載“天寶宮中至日寒食節,竟豎起秋千,令宮中妻妾大笑,以為是盛宴。皇帝稱之為半仙戲,故京師士人稱之。”宋代宰相文彥博的《寒食日過龍門》詩,形容為“橋上楊柳懸壹線,多蕩掛彩繩。”蕩,就是拉皮繩,動。
4.放風箏也是清明節最受歡迎的活動。在清明節期間,人們不僅在白天穿上它,晚上也穿上它。晚上在風箏下或穩風拉線上掛壹串彩色小燈籠,像閃爍的星星,稱為“神燈”。以前有人把風箏放在藍天上,然後剪斷線,讓微風把它們送到天涯海角。據說這樣可以消除疾病和災難,給自己帶來好運。
5.清明節是中國的壹個祭祀節日。“祭”是悼念祖先的節日,與祭神、土地神的節日相對。清明節的參與者是所有的人,從國王的大臣到普通百姓,他們應該在這個節日祭拜他們的祖先。清明掃墓,對先人來說,叫做“尊重對時間的思考”。它的習俗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傳說,清明節祭祖的習俗始於古代皇帝和將軍去郊外踏青時的“墓祭”儀式。後來,人們紛紛效仿,在這壹天,他們去掃墓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