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的是宗教性。
中華文化介紹:
或稱中國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華夏文化、中華古文化、中國古代文化、國學(壹般研究中華文化的外國人稱為“漢學家”,而中國人研究中華文化多稱“國學大師”),是指以中原文化為基礎不斷演化、發展而成的中華特有文化。
中華文化包含了民俗、戲曲、棋藝、茶道、中國傳統樂器、文人字畫等。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中國形成了多元壹體的中華文化格局。
中華文化歷經千年以上的時間歷史演變,相傳經歷了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炎帝)、黃帝(軒轅氏)、堯、舜、禹等時代,到中國第壹個國家夏朝建立發展,壹個擁有燦爛文化的中國,帶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屹立在世界東方。
首個以中華文化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國際學術組織是1921年由厲麟似在德國創辦的景星學社,當前,中華文化正在通過網絡等方式,傳播至世界各地。
教育介紹: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中國開始了2000多年的儒學教育。隋朝時確立科舉制度,宋朝時開始興建書院。19世紀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人開風氣之先,排除頑固守舊勢力的幹擾,成功引入西學,創辦新式學校,將平民教育納入滿清朝廷的視野。
清政府迫於形勢壓力,不得不對教育革新網開壹面,於1905年末頒布新學制,廢除科舉制,並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新式學堂,西學逐漸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然而直到宣統元年(1909年),沿襲中國300多年的“八股取士”制度才真正廢除,地方科舉考試才真正停止。但是,教育方式的這壹根本性變革,從思想體系上動搖了滿清皇權的根基,大批思想進步銳意創新的社會精英。
以及血氣方剛的年輕新銳隨即脫穎而出,為辛亥革命積蓄了巨大能量,為滿清王朝的覆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今大陸地區主要實行高考制度來選拔學生進入大學,臺灣地區則是以學力測驗制度來選拔學生進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