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祖、送竈神、吃年夜飯、守歲、出國、拜年、吃元宵、玩龍燈、猜燈謎、送財神等習俗。
春節是農歷正月的第壹天。習水過年其實是臘月二十四到正月十五。二十四年叫小年,臘月三十,正月初壹。
遇到祖先送竈神
新的壹年就要到了,陌生人要過年,也不能忘記死去的祖先,帶回家過年。並給竈神發消息。傳說竈神菩薩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間的使者,職責是考察倫理道德,觀察人心善惡。每年臘月二十四夜回天宮。所以祭品除了魚和豆腐,還特意用糍粑和米糖做成,意在粘住竈神的嘴和牙齒,讓他只能說好話不能說壞話,報喜不報憂。祭祀結束後,竈王爺的舊像被取下,換上了新像,並貼上了壹副對聯:“天道說好,下凡吉祥。”從那天晚上開始,爐子上點著食用油燈,壹直到正月十五。過了小年,家家都忙著置辦年貨,貧困家庭有些不知所措。在農村,曾經流傳過壹句民謠:“來年,是仇人,孩子要帽子,女人要花,媳婦要兒子(頭飾)離開父母家,父親要辣肉換菩薩,婆婆要糯米吃,急著當家,逗孩子笑。"
符歡
就是吃年夜飯也叫團圓飯。習水有兩個習俗:臘月二十八、三十吃年夜飯。有些地方早上吃,有些地方晚上吃。早上吃年夜飯壹般都起得很早,有的天不亮就吃完了,說明人勤快,春天早。年夜飯特別豐盛。首先我們祭拜祖先,然後我們吃晚飯,全家享受天倫之樂。臘月三十是壹年的最後壹天,也叫除夕。自古以來,出門在外的人,無論多遠,都要到家。雖然酒食豐足,不需要主食,但每家都要煮大量糯米,夠全家人吃三天,以示“壹年有余”。
守歲
臘月三十晚上,壹家老小圍坐在火塘邊“放哨”,用最大的壹棵松樹做燃料。火越旺,預示著明年日子越紅火,誰的樹樹最大,明年誰養的豬就最大。壹家人歡聲笑語,其樂融融。晚輩祝賀老人們添福長壽,長輩要給孩子“壓歲錢”。不要放鞭炮到半夜才關門睡覺,但當家的青壯年要守到天亮。
楚方
也被稱為天方夜譚。在農歷正月初壹的清晨,人們先祭拜祖先,然後打開大門,點燃長長的鞭炮,這就是所謂的“出方”。在壹些地方,他們還會去村前的小廟祭拜土地神,祈求新的壹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支付新年電話
早餐後,年輕人和孩子們帶著禮物給家人和親戚中的長輩拜年。
從農歷四月初四開始,人們開始玩龍燈,舞獅,劃彩色的荷花船,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將喜慶祥和的氣氛推向高潮,壹年就這樣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