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的節日手工有紙紮、燈籠等
1.燈籠介紹
中國燈籠又統稱為燈彩,是壹種古老的漢族傳統工藝品。經過數千年的發展,燈籠發展出了不同的地域風格,每壹種燈籠都具有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壹種喜慶的氛圍。
燈籠綜合了繪畫、剪紙、紙紮、刺縫等工藝,與中國人的生活活息息相連。燈籠成了中國人喜慶的象征。經過歷代燈彩藝人的繼承和發展,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品種和高超的工藝水平。從種類上有:宮燈、紗燈、吊燈等等。從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鳥、龍鳳、魚蟲等等,除此之外還有專供人們賞玩的走馬燈。
2.詳細解釋
燈籠,是壹種籠狀燈具。其外層多以細篾或鐵絲等制骨架,而蒙以紙或紗類等透明物,內燃燈燭。供照明、裝飾或玩賞。燈籠綜合了繪畫、剪紙、紙紮、刺縫等工藝,與中國人的生活活息息相連,廟宇中、客廳裏,處處都有燈籠的身影。
3.文化理念
燈籠是我國年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舊時還是現在,手紮燈籠不但烘托出節日的喜慶氛圍,還給予人們更多祈福的靈感,寄托了人們對健康、平安、長壽的美好期盼。
中國的燈籠綜合了:繪畫藝術、剪紙、紙紮、刺縫等工藝,在中國古代制作的燈彩中,以宮燈和紗燈最為著名。燈籠與中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廟宇中、客廳裏,處處都有燈籠。仔細推算,中國有燈是秦漢以後的事,有紙燈籠又是在東漢紙發明之後。
中國的燈籠,不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壹種象徵,吳敦厚說,他以前做新娘燈(即宮燈)就代表婚禮喜慶;竹篾燈則告示這是喪葬場合;傘燈(字姓燈),因「燈」與「丁」語音相同,意味著人丁興旺。所以,過去每家都有字姓燈,懸掛在屋檐下和客廳中。今天迎神賽會上,神明的陣頭前仍有兩盞大燈籠,就是這種習俗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