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1908,中國第壹輛有軌電車從靜安寺行駛6.04km到達外洋涇橋上海總會。現在廣東路外灘正式標誌著上海現代公共交通的誕生,在很多城市仍然可以看到有軌電車。
雙層公交車作為部分地區的代表性交通工具,實際上是由中國公交公司於10月5日1934投入試運行,4月6日1正式投入運營。
事實上,早在20世紀60年代末,交通部門就引進了壹批兩個車廂的大容量鉸接式客車。當時,北京客車四廠和北京市交通局基建處客車制造配送廠將捷克斯柯達牌706R貨車改裝成BK650鉸接式客車,載客120人。因為公交車的長度是14.8米,是普通汽車的兩倍,所以人們稱之為“龍車”。
70年代末,北京客車廠開始生產黃河BK670型客車,並於1978在北京正式投產。直到2006年,公車才全部退役。所以黃河BK670大巴承載了很多北京人的回憶,也讓北京Gongx * *交通輪胎的域名改成了bk670.com。
1992年,國外開發了應用於微機IC卡的信息。於是在1993年,億達公司與杭州公司總公司合作,在沒有任何應用先例和技術資料的情況下,開發了國內首張接觸式公交IC卡,開創了中外城市公共交通領域的第壹條IC卡收費交通線路,並於1994年9月在中國杭州誕生。
公交IC卡的出現讓公交支付方式逐漸非貨幣化,現在幾乎所有的公交車都沒有售票員,投幣售票的方式也慢慢留在了我們的記憶中。
21世紀,各種新型、環保、新能源公交車車型層出不窮。公交作為日常出行頻率非常高的交通工具,率先使用新能源技術,大大改善了城市的空氣質量,減少了環境汙染,促進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