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請問誰知道閩式面點的起源、歷史、特點、發展?請求高手幫忙呀,謝謝

請問誰知道閩式面點的起源、歷史、特點、發展?請求高手幫忙呀,謝謝

福建、臺灣面點福建地處我國東南,亞熱帶氣候,東臨大海,內陸多山林,盛產海味、山珍、水果、水稻、蔬菜等。福建飲食文化的歷史也很悠久,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福建的面點至遲在唐宋時已見記載。如《閩中記》中說:“ 閩人以糯稻釀酒,其余揉粉,歲時以為團、粽、粿、糕之屬”。清代,福建的面點發展更快,各地均出現不少名品,如福州的時粿(guo)、粽子、糕,泉州的春餅、米丸、肉粽、糕,漳州的用“百草合米” 做的粿、手抓面,廈門的甜粿、芋泥、炒米粉、湯園、粽子,閩南的雙潤糕、米燒粿等等。這些面點中,地方風味最為突出的是粿。其原料是用水磨糯米瀝成的幹漿,然後可摻地瓜粉、豆粉等(亦可摻部分熟糯米粉糊), 加豬油揉拌均勻,做其外皮,再包餡心,蒸或油炸後食用。其形狀多樣,餡心亦多樣(但以甜品居多), 風味各異。芋泥也很有特色, 是將檳榔芋去皮、削頭,切成塊,蒸熟後, 再搗壓成泥狀,去除筋絲,然後放入碗中,加適量白糖、豬油、水蒸至極熱,澆上熱豬油而成。芋泥面上還可以蓋上棗泥糊、瓜子仁、果脯等。芋泥中的代表作是“太極芋泥”,用果仁、果脯拼擺成太極圖而得名。比較而言,福建的米粉類面點制作更為出眾壹些。

福建附山倚海,物產豐富。凡山珍之竹筍、香菇、銀耳、蓮子,海味之魚、蝦、螺、蚌、蠔等美味,珍品紛呈;稻米、蔬菜、佳果等作物,常年不絕。歷代名師使用這得天獨厚的資源,制成品種繁多,風味各異的點心。

福建風味面點歷史悠久,據唐代林宥所撰《閩中記》記載:“閩人以糯稻釀酒,其余揉粉,歲時以為團粽馃糕之屬。”清代施鴻保撰《閩雜記》亦記述:“福州俗以正月二十九日為窈九,人家皆以諸果煮粥相饋。”“東至前壹夜,堂設長幾,燃香燭,男女圍坐做粉團,謂之搓圓。旦以供神祀祖,並饋贈親友,彼此往來,髹籃漆盒,交錯於道”。小吃盛況,可見壹斑。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繁榮,福建面點的制作技藝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福建風味面點具有以下特色:

(1)以米粉制品為主,先將糯米磨漿,瀝幹後再以不同技法,加入油、糖等制成各種面點。

(2)海鮮類面點是福建面點的另壹重要部分。

(3)以麥類、豆類、薯類為原料的壹些面點品種,加工技術及風味別具壹格。

(4)以用料考究、制作精細、善用調味料著稱。

其分類面點食品如下:

★水調面團制品:(1)手抓面(2)炒面線

☆油酥面團制品:(1)韭菜盒

★米及米粉面團制品:(1)雙糕嫩(2)肉蠣餅(3)扇馃

(4)油蔥馃(guo)(5)馬蛋

(6)千頁糕.

★雜糧及其他粉團制品(1)葛粉包(2)芋包

  • 上一篇: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
  • 下一篇:象神的寓意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