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數千年中,各民族***同締造統壹多民族中國,是中國民族關系的主流,統壹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P127
3.中國自古是多民族國家,民族問題歷來是中國社會政治生活中影響全局的重要問題之壹。在現代化基礎上中華民族的振奮,不僅是中華民族歷史的新發展,也是對世界和平與文明發展的偉大貢獻。P131
4.我國各民族的特長的薈萃,形成了光輝燦爛的中國文化。對於中國文化的締造,我國各民族都是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的。中國各民族特點與特長的發展,與中華民族的***同性的發展,存在著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同發展的關系。某個或某些民族的特長,壹旦為全國各民族或許多民族所接受,就變成為***同的特長,亦即中華民族的***同性了。P139
5.在我國每個民族除講本民族的語言外,也還講其他民族的語言,這是生活的需要決定的,是由於我國各少數民族小聚居、大分散這壹民族分布情況所決定的,而不是任何人的主觀願望所能左右的。在這方面存在著兩個特點:壹個是全國性的特點,有許多少數民族中很大壹部分人能使用漢語、漢文,也有壹些少數民族通用漢語、漢文;另壹個市地區性的特點,如在五個自治區和甘肅、青海、雲南、貴州等多民族的省內的人數更少的少數民族,都分別能使用蒙語、維語、藏語、壯語、苗語、彜語等。在我國語言使用上,既存在著多民族的特點,又存在著中華民族的***同性。P141
6.世界上沒有任何壹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古老而又從未隔斷其文化傳統;也沒有壹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在統壹帝國分裂以後經過壹段南北王朝對峙與諸王、諸汗分庭抗禮以後重新走向更高度的統壹。如此反復兩三次,終於確立為不可分割的統壹多民族國家。這種獨特的歷史,要從中國有眾多民族內在聯系不斷發展當中才能得到科學的解釋。
中國西部並不因為其人口稀少而在中國文化史上無足輕重。恰恰相反,這裏蘊藏著中國各民族和中西文化匯聚交融而形成的珍貴寶藏,在中華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史上,占據特殊重要的地位。P226-227
7.中華民族,是中國古今各民族的總稱,是由眾多民族在形成為統壹國家的長期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的民族集合體。眾多民族各有其發展的歷史與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多元性;有著長期在統壹國家中***處發展其統壹不可分割的聯系,最終自覺地聯合成不可分割的整體,是中華民族的壹體性。所以,中華民族的多元性與壹體性的辯證統壹,已有2000多年的發展過程,只是在近代反帝、反封建鬥爭中,這種極深刻的內在聯系才被認識,從而上升為中華統壹與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已成為中國各族人民愛國主義的集中表現。P253
8.民族,是穩定的,但又是發展的人們***同體,是歷史的產物,它有不同的發展層次。民族和國家,在英、法、德這些語言中,是同壹個詞,那是因為這些國家在資本主義上升時期民族統壹,或民族運動過程,形成了單壹的民族國家,而我國卻是壹個有數千年發展史的統壹多民族國家;事實上,現在包括上述國家在內,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不止壹種民族。P300
9.中華民族,指的是中國各兄弟民族的總體認同。這種總體的民族認同,是客觀存在的民族整體利益與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壹致性在民族意識中的反映,不是主觀上規定出來的。P301
10.“多元”是指這些民族的來源是多元的,各地區也發展不平衡,文化、習俗、語言、宗教等方面也呈現多元的特點;“壹體”是不管來源如何,經濟、文化、語言、宗教等方面有何差異,都認同為壹個民族。P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