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課堂教學改革的困境論文

課堂教學改革的困境論文

課堂教學改革的困境論文

 新課程的實施意味著我國傳統課堂教學面臨壹場艱難的變革。這種艱難的癥結在於以下幾點。

 壹是思想認識滯後,傳統教育觀念難以更新。新課程意味著傳統課堂教學從教育觀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策略到教師角色行為、知識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師生的交往方式等都要徹底地變革。而不少領導和教師對新課程的重要性仍然認識不足,所以在壹些已經課改的課堂上幾乎沒有體現出新的課程理念。他們仍然對教育教學的功能理解狹隘,只知道教育是教人讀書,不懂得教育是在開啟人的潛能、發展人的個性,對這場改革的創新性認識不足,不少人仍然停留在謀求壹種“開處方式”的改革,別人怎麽改,我就怎麽改;別人改什麽,我就做什麽,仍在等待別人拿出成功的模式供自己模仿。

 二是陳舊的`教學方法難以更新。教學方法是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學習的工作程序和教學策略。對於教師來說,經過長期的實踐,各自都有壹套自己運用自如的方法,但啟發式教學仍然是諸多方法中的精髓。而新課程要求教學改革的核心就在於致力於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地、主動地、創造性地學習。教是為了不教,正是現代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固守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教、學生記,教師問、學生答的模式的教師,也該換壹換腦筋了。

 三是保守的行政幹預影響了教學的改革。課堂教學改革需要深入研究,不斷嘗試,不是靠行政命令可以實現目標的。而目前在我們的中小學中,有的從外地學習了壹種先進的教學模式,就要求學校教學壹律改為這種模式,甚至不管哪壹個年級,哪壹個學科;還有人仍然熱衷於傳統的公開教學,大搞優質課;上級要求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不少學校就要求壹律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而實際上有好多都是形式主義的。所以課堂教學改革要有實際性的突破,就必須從這種保守的行政幹預中解放出來,大膽地、創造性地進行深入持久的探索。

 四是科研意識薄弱。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依賴教育科研,這既是現代化教育教學的重要標誌,也是實現教育教學現代化的重要前提。然而,不少人對此沒有足夠認識。許多教師都是“經驗型”、“辛苦型”的,“研究型”、“創造型”的教師比較少。

 五是考試改革難以突破。教育改革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課程目標實現的重要保障。目前,考試改革力度不夠,對課堂教學改革仍是很大的阻礙。比如高考作文題型,有壹年是“讀圖作文”,大家就搞“讀圖作文”的模擬練習;又有壹年作文改為了“話題作文”,那麽所有的作文課又都轉為“話題作文”的訓練。所以考試始終是課堂教學的指揮棒。以淘汰大多數的考試不改革,單純考測知識而不考能力的考試不改革,高考制度不改革,課堂教學的改革就難以走出困境。

;

  • 上一篇:文化的概念
  • 下一篇:豉油鵝的正宗做法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