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誰有寶蓮燈的資料

誰有寶蓮燈的資料

寶蓮燈

《寶蓮燈》是流傳已久的神話故事,眾多劇種爭相搬演,劇名還有《二堂舍子》、《劈山救母》等。故事流播於說唱文學,宋、元時已譜入戲曲,有南戲《劉錫沈香太子》、北雜劇《沈香太子劈華山》等,皆已失傳。清焦循《劇說》記載,乾隆、嘉慶年間,安慶梆子曾搬演《沈香太子劈山救母》。後川劇、漢劇、湘劇、徽劇、晉劇、滇劇、秦腔、河北梆子均演出此劇。

該劇最著名的版本當屬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1959年的演出版,此本是王昌言在河北梆子舊本基礎上參照舞劇《寶蓮燈》改編而成,由河北省青年躍進劇團首演。改編本刪去劉彥昌再娶王桂英和生子秋兒等情節,加強了人物性格和戲劇情境的渲染,1976年攝制的戲曲藝術片便是這個版本。

劇情:傳說,華山之上,惡瘴時起,傷害生靈。三聖母常以寶蓮神燈排除瘴霧。采藥人劉彥昌敬仰聖母之德,聖母愛慕劉彥昌濟世之行,遂締良緣。三聖母之兄二郎神聞之,橫加幹涉,被聖母用神燈逼退。壹年後,聖母生子沈香。二郎神乘聖母歡度生子百日,命哮天犬盜去寶蓮燈,擒獲聖母,壓於華山之下。沈香被霹靂大仙救去,授以武藝,十五歲時,大敗二郎神,斧劈華山,救出聖母。

上面提到了對河北梆子版本起到關鍵作用的舞劇《寶蓮燈》,它是我國第壹部大型民族舞劇,***有3幕6場,分別是“定情下凡”、“沈香百日”、“深山練武”、“父子相會”、“鬥龍得斧”、“劈山救母”,李仲林、黃伯壽編導,張肖虎作曲,中央實驗歌劇院舞劇團1957年首演於北京,趙青、傅兆先等主演。舞劇在繼承中國戲曲舞蹈傳統的基礎上,吸收了民間舞蹈素材,並給以創造性的發揮,對建立中國舞劇的民族風格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其中三聖母的長綢、劉彥昌的水袖、沈香的劍、霹靂大仙的拂塵以及二郎神及哮天犬的身法技藝,均是在戲曲舞蹈基礎上的發展創造,很富於表現力。而“沈香百日”壹場所展現的扇子、手絹、“蓮湘”(壹種帶響的花棍)、“大頭舞”(假面)則以豐富多彩的漢族民間舞很好地烘托了歡樂的氣氛。日本和蘇聯曾學習演出過該劇。1959年本劇由上海天馬電影制片廠拍成我國第壹部彩色舞劇片。1994年編導應香港市政局舞蹈團邀請在香港排練上演。主要演員有胡軍、曹寶蓮、周全毅等。

《二堂舍子》(亦名《二堂放子》)是許多劇種舊有的傳統劇目,重要情節是:聖母被囚華山,劉彥昌中狀元,娶妻王桂英,生子秋兒……沈香、秋兒在書館失手將太師之子打死,劉彥昌擬舍壹子抵命,念及聖母,欲留沈香。最終,王桂英大義舍子。此折戲為京劇生旦名家的常演劇目,情節動人,但節奏偏慢,除劉彥昌的壹段〔二黃快三眼〕“昔日裏有壹個孤竹君”膾炙人口外,其余處理均乏善可陳。

越劇名家張桂鳳和呂瑞英曾在1954年2月首演此折的移植版,其中張桂鳳在“訓子”中的〔流水〕、〔二凡〕唱腔廣為傳唱。據說徐天紅、許金彩也有演出本。

此劇近來有兩次較大的改編。壹次是紀念徽班進京二百周年觀摩研討期間,中國京劇院李維康和耿其暢的演出本。這壹版本的價值在於適當註入了人性化元素,以糾正舊版的陳舊主題,尤其新加的“反二黃”,感人至深,化平淡為光彩。

另壹次是國慶五十周年獻禮演出時,上海京劇院投入巨資為該院的五位“研究生”量身度做了壹臺豪華《寶蓮燈》,編劇羅懷臻,導演孔小石,主演史敏、李軍、奚中路、嚴慶谷、胡璇等。可惜,此版並無預期的好評和轟動。

  • 上一篇:好看的新中式風格掛畫
  • 下一篇:談談如何在社會生活中運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並舉例說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