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誰有李寶春的詳細介紹

誰有李寶春的詳細介紹

京劇藝術家—李寶春

河北霸縣人,出身戲劇世家,祖父李桂春(小達子)、父親李少春、母親侯玉蘭,都是戲曲名家。九歲由祖父指導練功,十歲進北京戲劇學校,承襲父親風格,專攻文武老生。坐科八年,曾受校長馬連良及王少樓、楊菊芬、徐沅珊、錢元順、茹元俊、茹少筌、馬長禮等老師教導,打下文武技藝功底。經歷過壹段人生磨鍊的李寶春自1990年加入「辜公亮文教基金會」京劇推展小組,迄今十年。他銘記父親在藝術上嚴格精益的指點、與在人生中深刻至情的叮嚀,自勵創新、勤練不輟。每年二檔以上的制作,至今已累積演出新戲、老戲計44出,近200場。輾轉的經歷並未使他松懈、或放棄繼承父業的意念。1997年成立「臺北新劇團」。

壹九八三年榮獲義大利北方戲劇學院榮譽博士。壹九八七年榮獲美國紐約林肯中心亞洲傑出藝人。壹九九五年受邀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戲劇協會」第二十六屆年會,擔任專題演講。現任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戲劇學系專任副教授、臺灣大學戲劇戲兼任教師、「臺北新劇團」團長。不獨積極推創新戲,更致力傳統劇目之整理、移植、與演出,並多次率團赴歐、美、日等地展演,宣揚國粹。

用京劇程式重墨描有情李寶春

雖然攻演的是文武老生,李寶春臺前幕後總予人活力充沛的印象。去年,原本《奇冤報》裏只消穿壹身黑藍、動也不動就把戲唱完的劉世昌,在他改造之下,壹縷冤魂揮舞加長的水袖行過陰陽邊界,讓場子醒目了起來。這年頭「瘦身」好賣,他於是融合京劇身段的「舞與武」之妙和太極、芭蕾舞蹈,搭著京劇文武場加饒舌歌的配樂,開發出壹套「功夫瘦身韻動」課程。

臺前幕後,李寶春辦法想透,只為了引人入京劇之「甕」。

編導演壹人得兼

李寶春父親開立的李(少春)派是京劇全盛期的大戶,嫡傳的他自然也浸淫出「角兒」風範。在李少春的時代,角兒全力投身於密集的演出行程,藉著表演開門立宗,而李寶春從十余年前自美來臺演出,和雅好京劇的政商大老辜振甫結緣、進而掌理臺北新劇團至今,他鮮少炫示流派價值,壹人身兼編、導、演數職,外加在多所大專院校教授表演,這可也絕非乃父路數。然而,在辜公亮文教基金會的支持之下,他的創作年表年年累進,臺北新劇團也已然成為臺灣最重要的民營京劇團。

回想當初離開中國到美國定居,李寶春說,在「番邦」,他所鐘愛的京劇藝術是徹底離了根的;為了保有隨時可練功、唱戲的自由,他選擇開店當老板賣冰淇淋維持生計。經歷過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又在美國捱過茫無目標、只管「叫功等戲」的日子,辜氏家族的知遇,讓他格外珍惜。他深刻地體會到「人生機會不是常有,有了,就要把握」,故盡管因「工作所需、生活所迫」,他平時孤家寡人在臺北過活,好不容易寒暑假飛回美國和親人短暫相聚,下壹出戲的功課也得如影隨形。何以編、導、演壹肩挑呢?李寶春以壹貫的自嘲口吻道:「此乃不得已而為之也!」

因掌握創作核心而有立足之地

有鑒於年輕人偏好新編戲,臺北新劇團間續地采用大陸劇作家的作品,像近日將上演的《巴山秀才》便源出於名編劇魏明倫的同名川劇。臺灣戲曲界時興編、導向大陸求才,但李寶春除了自導自演,劇本到了他手頭,無論是新編戲或已經做出口碑的「新老戲」,他都壹定修編。北京京劇院出身的李寶春語重心長地說,大陸知名的編劇、導演都很忙,何況「在這裏作得再好也得不了獎」,故合作起來他們真正投入的時間有限,更加不可能了解「臺灣演員、觀眾的狀態」。如此評析下來,他寧可修編加上導演,自個兒推敲琢磨;長期「演自己修編的劇本」讓李寶春掌握了創作核心,亦如他所言,這是該團今日能有立足之地的關鍵。

現在兩岸的國家京劇團搞新制作都求「大」,尤其是大陸,「沒兩三百萬(人民幣)弄不來的」。相較之下,臺北新劇團是異數。李寶春以「小打小鬧的小制作」形容該團的制作模式,臺北新劇團的好處就在於「框框不大」,而且大家「都挺當成家裏事樣」,他說:「同樣開餐館,不見得門簾大就菜好,我們門簾小,可就把全精神擺在菜上。」

貼近觀眾,做有情的戲

李寶春自謙編劇起步得晚,「做不是特長的事就比較慢」,而且在臺灣雜事多,不容易冷靜下來創作,所以他都是先確定好劇目,然後飛回美國寫劇本。寫劇本之於他,就像「簡約美學」風格之於臺北新劇團壹樣,剛開始其實是迫於現實的不得已,最後卻做出甜頭來了。像《奇冤報》,除了如前述加了表演上的可看性,末場劉世昌感傷冤雖得雪,但橫死的他終究歸不得家園壹段,頗得觀眾***鳴。李寶春說,無「情」的戲唱不過癮,基於這樣的理念,在《巴山秀才》原著當中,戲是在秀才和他的老婆喝完毒藥猝然身亡就落幕的,他則改成:秀才在目睹官場之畸零現狀而覺醒抗爭,以致被騙喝下毒藥,這時候,終生追求中狀元、救黎民的兩夫妻各唱壹大套,互相表述結發以來的感觸。最後秀才到底死了沒有?李寶春很有信心地說,那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這麼壹改,戲深沈了、情感濃了、人物立起來了,「『人』的感覺也出來了」,而這將是京劇版和川劇原著最大的區隔。

李寶春寫戲、作戲,滿腦子只想著如何讓戲「好看」來悅納觀眾,臺灣政壇風風雨雨從沒歇過,但老早厭煩了「文藝為政治服務」的他,並不多想,至於戲劇所謂「直刺時事,能得反省」的功能,他說生活在這個社會,社會裏的動態「妳不想它,它對妳的影響還在」,編戲時,他頂多抓點社會現象調劑壹下,從不刻意去諷喻政治時事。雖如此說,《巴》劇卻破天荒地邀得多位高知名度的政治人物為其「站臺」宣傳,海報上還有個令人愀心的副標--壹個知識份子之死;李寶春說,這些提綱挈領的工夫都是該團執行長、同時身兼新舞臺館長的辜懷群做的。就是團隊專業的分工之下,李寶春可專註於練功和創作,再配合切合時代脈動的宣傳,每壹次的制作和活動才得以播散出可觀的能量,為臺灣京劇造勢。

  • 上一篇:新昌美食有哪些
  • 下一篇:家鄉怎麽畫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