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治國“可以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以德治國”在教育上表現為“以德育人”。這樣則可以改變多年來應試 教育的不足和缺陷。從而促進我國教育事業進步和發展。為培養新世紀下的人 才做下鋪墊,為改觀現今社會的誠信缺失、逃避責任等不良現象做出貢獻。21 世紀的國際競爭是綜合國力、科學技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大學 生是 21 世紀振興中華的重要力量,也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希望所 在。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關系到社會主義中國的前途和命運,關系到社會 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道德素質規定和影響著其他素質的形成和發揮,提高大 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有利於大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 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和建設者。“以德治國”這壹治國方略則就要求廣大教育工 作者把“德育”放在首位,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全面的大學生 ,使復興中華民 族的偉大使命有了好的接班人。
“以德治國”的治國方略有利於調整社會的利益關系 道德調整利益關系的特殊性在於,當個人與社會集體利益發生矛盾時,通常情 況下,壹個有道德的人,總是優先考慮照顧社會集體和他人的利益甚至在必要 的時候,壹個有道德的人,還會為社會集體和他人犧牲自己的利益。從古至 今,在各個社會成員彼此競爭的情況下,壹個社會要穩定、協調、健康地發 展,相當程度上,要依靠道德具有的特殊調整社會利益關系的功能。如果沒有 道德的這種在競爭中的合作、禮讓的規範和精神,利益關系中的矛盾就不可能 得到正常有效的緩和或化解,而只能日漸尖銳,最終發生激烈對抗。
“以德治 國”是我國治理國家的利器,以德規範、約束,從而調節人與人、人與社會的 關系。它與“依法治國”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緊密結合。法律要靠道德的支 持,道德需要法律的實施才能得到真正的保證。所以在實施以德治國的過程中 要堅定不移的將依法治國的方略徹底的貫徹下去,只有這樣才能將以德治國推 廣開來真正的服務於社會主義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