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腳鼓的圖片:
鼓身修長,頭大、腰細、尾端喇叭形,可分為鼓胸(***鳴腔)、鼓腰(傳音孔道)和鼓足(鼓尾)三部分。各地規格不壹,高度有別。壹般通高160厘米~180厘米,最高者達200厘米,鼓面直徑28厘米~32厘米、最大者達38厘米。
鼓胸(首端)呈杯形***鳴體,長60厘米左右,下部呈弧形收束與鼓腰相接。鼓腰為空心圓柱體,長100厘米左右,最細處直徑15厘米,外表刻有環形紋飾。
鼓足呈喇叭口狀,其上繪有蓮花圖案。鼓身多采用壹般當地的曼孟樹(即芒果樹)掏空樹心制成,鼓面蒙以黃牛皮,皮面固定在鼓腔邊的圓形藤圈上,鼓胸下部收束處也設壹小型圓藤圈,用細牛皮條將兩藤圈往復勒緊,並可調節鼓皮的張力,控制發音高低。
擴展資料
傣族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和優秀的藝術傳統,音樂和舞蹈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早在明代中葉,傣族人民曾到祖國內地表演過自己的民族歌舞。
可見光亞與人民生活關系的密切。在傣族的傳統節日,當走進西雙版 納、德宏、思茅和臨滄等地的傣家寨,猶如來到歌舞之鄉,到處能聽到“贊哈”(民間歌手) 歡樂的歌聲,看見姑娘們優美多姿的舞蹈,青年人則肩挎鼓尾插有孔雀尾羽的光亞邊奏邊舞。
聰穎的傣族人民,在漫長的歷史演進和生活積累中,逐步形成了壹套完整的鼓語,使光亞能夠按照人們說話的聲音,敲擊出有節奏的語言,能夠表達出喜、怒、哀、樂等各種情感。過去每到年節,傣家人就借鼓聲痛罵土司和頭人統治階級,常常罵得他們跑出院子來禁止擊鼓。
新生活無比美好,按照鼓和的音響,傣家人編了許多歌唱幸福生活的新曲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