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春秋配》、《梵王宮》、《三上轎》、《三拂袖》、《滌恥血》、《桃花庵》、《地塘板》、《對花槍》、《提寇準》、《天地配》、《鍘美案》、《鳳帥令》、《玉虎墜》、《十面埋伏》、《跑汴京》、《金_記》、《賀後罵殿》、《對繡鞋》、《天國盛會》、《秦雪梅》、《三上關》、《女貞花》、《劈山救母》等。
豫劇,也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調、河南謳,豫西山區則稱之為靠山吼,是中國梆子聲腔劇種中極為重要的壹支,是主要流行於河南省、流傳中國各地的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壹。?
豫劇是中國五大劇種之壹, 與京劇、越劇同為中國戲曲三鼎甲,傳承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早在清代乾隆年間,已成為河南很有影響的戲曲劇種。豫劇在生成和發展時期,汲取了昆腔、吹腔、皮簧及其他梆子聲腔劇種的藝術因素,同時廣泛吸收河南民間流行的音樂、曲藝說唱和俗曲小令。
形成了樸直淳厚、豐富細膩、富於鄉土氣息的劇種特色。豫劇被西方人稱贊是“東方詠嘆調”“中國歌劇”等。
2006年5月20日,河南省申報的豫劇被國務院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為Ⅳ-23。 2008年6月7日,河北省邯鄲市申報的豫劇(桑派)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為Ⅳ-23。?
2021年5月24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申報的豫劇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