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貨幣供給由中央銀行決定。決定真實貨幣需求量的因素之壹是交易動機——名義貨幣需求與物價正相關。由於物價水平與貨幣價值存在反向關系,所以名義貨幣需求與貨幣價值存在反向關系。因此,當物價上升時,人們仍需要利用貨幣作為交換媒介;如果實際交換物品和勞務數量不變,或者變動幅度小於物價上升幅度,人們對名義貨幣需求量會上升。根據貨幣數量論,經濟中存在的貨幣供應量決定了貨幣價值和物價水平,因而貨幣量增長是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 交易方程式用壹個定義式表達了貨幣與價格之間的聯系。錢會被花掉,並且錢在壹定時期內還可能被多次換手,換手次數代表貨幣流通快慢。利用宏觀數據可以計算壹國經濟中流通的貨幣壹年內購買商品和勞務的平均換手次數,稱為貨幣流通速度。用M表示貨幣供應量,GDP表示名義產出量,則有交易方程式為V= PQ/M。現代貨幣學派改造和發展了古典經濟學的這壹傳統,其核心觀點是:貨幣供應量增長在短期內決定產出水平,在長期內決定物價水平。
上一篇:課程資源的價值與新課程倡導的資源觀是什麽下一篇:跪拜禮起源於什麽時候,正確的行禮方式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