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會展經濟的綜合效益性。會展經濟本身所帶動的並不是單體的承辦會議主體本身 的效應,而是對壹個地區,甚至壹個行業本身的綜合效應的帶動,它所帶動相關產業的特點 ,比其他經濟更為突出。所以我看到了1∶9這個杠桿,這個杠桿作用恐怕在其他行業裏有形 且能測算的是不多的。第二點是它的無形和有形,精神和物質的結合,也就是說會展經濟是 否作為壹種公益性事業來辦,比如從它的建築是城市的樗,壹個城市沒有幾個像樣的展館就 跟沒有幾個博物館和圖書館壹樣,它們是壹個城市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能。而博物館、圖書館 是不贏利的國有資產,而展館作為和經濟的結合必須要追求在辦展當中的贏利性,所以會展 經濟只有建立在贏利的條件下才能真正得到發展。
第二,會展經濟的公益性和贏利性並存。同樣的會展經濟,由於它的資產特點,可能就 需要在場館這樣壹個需要巨大的固定資產投入的過程當中,由於它的公益性性質,可能政府 補貼在最初的創辦當中要發揮作用,因為綜合的效益屬性最終會通過政府的財政稅收得到體 現,政府本身也是受益人,所以政府本身的投入是必要的,但是在運作當中,也就是建設完 之後長期的維護,以及它的運營又必須通過企業的充分競爭和運作來完成。所以它兼顧公益 性和贏利性二者特征於壹身。
第三,場館的自然壟斷與會展公司的充分競爭相結合。所謂的自然壟斷就是在壹個地區 某壹個行業,其中壹個廠商的運作成本小於兩個以上廠商運作成本,這個行業通常在經濟上 表現為自然壟斷行業,當然場館建設自然要有區域屬性,如果在這個區域當中建幾個展館來 競爭,其成本可能加大。這種屬於自然壟斷的行業往往是具有壹定的公益性和關系國計民生 的重要領域。所以,展館的使用率和單位租金的高低就需要按自然壟斷行業來確定,由政府 或者是聽證會確定壹個價格,這個價格壹方面是保護,另壹方面也是由於自然壟斷,沒有人 跟妳競爭,防止妳擡高物價,造成對區域經濟的不利發展。而對於會展公司來說,如果我們 可以把場館和會展公司分開考慮,會展公司就必須要充分進行競爭,只有競爭才能繁榮,所 以必須取消審批制,引入國內外各方面的會展公司能夠充分競爭。
第四,會展經濟本身的非均衡性。比如會展活動的壹次性,跨年度性,有年度性,季度 性,甚至可能還有月度性,從這個意義上說會展經濟的發展其實是壹個不斷地從非均衡性盡 量往均衡發展的過程,壹次性的會展活動,籌備壹次擱到那兒就閑置了,這是壹個很大的問 題,比如奧運會,如果不解決奧運會之後的北京經濟,考慮就是不全面的,所以逐步地推進 是會展經濟不斷深化的過程。
最後,還有壹個是會展經濟特色性。壹定要與地區經濟的發展相結合,不僅僅是跟制造 業相關,會展經濟僅跟制造業相關是壹個誤區,它壹定跟第壹產業、第二產業,甚至跟其他 的服務行業密切結合,而且第三產業的比重會越來越大,因為第三產業裏面所涵蓋的文化、 休閑、體育內容越來越多,所以壹定把產品和服務特色結合起來。
會展經濟和資本運作能不能完成結合?奧運會從政府辦到公司辦,美國人獲得了巨大的 利潤,而且在公司辦奧運時獲得了很大的贏利。我們傳統理解上所謂壟斷環節,政府辦的環 節,在未來的市場經濟中,在資本運作當中公司都可以承擔,在美國沒有重要競爭和壹般競 爭的概念,他們認為很多壟斷行業公司都可以做,包括宇宙飛船、導彈都是公司運作,所以 在觀念上要實現飛躍,資本運作和公司是連在壹起的。在這個情況下,在資本運作當中我們 必須分開,必須把場館的資本運作和會展公司的運作分開,場館本身能不能上市和會展公司 能不能上市要分開。
就第壹個環節來說,場館本身是會展經濟的基礎,我們希望市場能夠創造場館,而不是 建壹個場館以後再去尋找市場,這恐怕就會陷入財務上的困境了。
就場館本身來說它又涉及到壹個場館的建設和經營問題,在場館的建設和經營上我覺得 可以考慮兩種模式:壹是統壹的模式,比如像發達國家,德國有壹些這樣的場館可能是由聯 邦政府、州政府或者是市政府***同投資辦的,因為它的特征是綜合效益性,這種綜合效益最 終會帶來人民收入的提高和各級政府財政收入的提高,因此在這樣壹個發展上可能是以政府 投資為主,再吸引壹些戰略投資人,形成壹個公司式的'會展建設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對於 會展建設本身,場館建設本身給予壹個必要的行業價格的保護,如果沒有這樣的保護商業投 資人不會進來。建成後,在管理當中,可能市長就是董事局主席,這顯然是把公益性和商業 性結合起來了。第二是分離模式。香港分離的模式是土地換展館,政策用其土地劃給新世界 地產公司,妳可以附建兩個酒店、壹棟公寓、壹棟寫字樓歸公司,然後把政府會館的九萬平 方米建成,這樣就維持了壹個正常的運轉。展館的所有權還是政府的,但實際上不收所有權 使用費,以使展館的運營能夠維持自身良好循環,沒有巨大的展館資產負擔。這種情況下就 涉及到在資本運作當中新建的壹個場館的起步模式和現有已建成地區場館的改造模式,我們 應該怎麽做能夠完成融資和上市,所以用土地換展館的模式是比較好的。
對於場館運營的公司如果想完成上市,必須要保證場館自然壟斷或者其租金價格得到保 證,場館經營公司要上市,不管妳是分離模式還是合壹模式,妳凈資產的收益率要達到10% ,這是壹個很重要的指標,其實很多投資人願意買這樣的股票,因為它相對比較穩定,為什 麽穩定呢?因為有政府通過它的租金的多少來調整利潤水平,因為這場館具有排他性、唯壹 性,可以保證10%的收益率。
當然從改造模式來說,現有已經形成的場館怎麽辦?特別是我們有些城市,股份制的運 作我想也是很重要的,在中國,現在跟上市公司結合的可能有南京模式和廈門模式。政府切 忌高負債建設場館,結果壹次性使用後,即陷入閑置和財務困境,這種教訓或者悲劇不應再 發生。對已經形成的完全靠95%的銀行負債建的場館,今年必須盡快完成托管。所以場館在 運營過程中,政府財政的補貼是必要的,因為它所帶來的綜合收益既然是1∶9,它壹定會體 現在當地政府福利性財政和投資性財政的收入上。
最後場館公司功能的發展,所有的活動都要結合起來,當然它的上市關鍵是以提高場地 的使用率和單位面積出租費,只有場館利用率達到相當水平,才有可能和資本結緣。
就第二個環節,關於會展公司的上市。會展公司的上市裏面有會展經濟本身的特點,場 館公司有巨額的固定資產,會展公司又沒有很多的固定資產,但沒有很多的固定資產壹樣可 以完成上市,主要是根據妳的收入和盈利水平。比如,如果盈利是1000萬,按10倍市盈率測 算,實際妳的資產價值是1個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