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走進貴州省森林村寨-大竹

走進貴州省森林村寨-大竹

以前,常聽文友、攝友和同事談起大竹,無壹不贊嘆其森林覆蓋率高、文化底蘊深厚、生態和人文環境好,是天然氧吧,也是人們休生養性、陶冶情操、避暑納涼的天堂。

資料顯示:貴州省務川縣大竹村海拔高1000多米,地域面積22.8平方公裏,居住著700多戶3600余人,全村森林面積3萬余畝,森林覆蓋率達86%,其中葵花松有近2萬畝、茶葉3500余畝、刺竹4000余畝。

聽人們說的這麽好,資料看起來也很吸引人,心裏不免有想去看壹看的沖動。5月27日,終於成行。

早上9點,我們坐了40多分鐘的車,終於來到了到黃都和絲棉岔路口,駕駛員指著通向絲棉的盤山公路說:“這條路上翻平就是大竹了,妳看公路兩邊的山上,到處都是幾十年份的葵花松。”

上到山頂,前面又出現了壹個岔路口,左邊的指示牌上寫著絲棉,右路邊的指示牌上寫著大竹,大竹這個指示牌,指的是大竹自然村寨,也就是現在大竹村的核心區域。

到大竹自然村寨的大路兩邊的山都不算高,每座山都是整整齊齊的樹木,這些樹木主要有松、杉,山腳少量的民房、田地以及入戶公路,在林中若隱若現。

沿著右邊的公路,我們每逢岔路就向右行,沿著彎曲的水泥路,穿過壹片又壹片茂密的森林,終於來到了大竹自然村寨。寨門是壹個高大的石圍墻,上面掛著“大竹”兩個古色古香的大字。

大竹自然村寨當地人稱大竹園,在壹座大山上,長寬有約2公裏,四周高是間低,土地肥沃、森林茂密,清朝雍正時期,張氏祖上開始在這裏安居樂業。

如今,大竹自然村寨***有60多戶,分別住在千口灣和石井兩個小地名,中間間隔人個小山棱,多數是張家人,只有幾戶聶、王、何等姓氏,每壹幢房屋都在樹木的懷抱中,除了鄉村特有的家禽聲,偶有風拂過樹梢傳出沙沙聲外,極為幽靜。

寨子四周古樹參天、林木蔥郁;最中間是壹個山塘,大竹人稱為:千口塘。以千口塘為界,東邊是村寨,西邊是張氏祠堂和少量的土地,千口塘的周邊有壹些柏香古樹,不管遠觀還是近看,大竹自然村寨都是壹個林中村寨。

雖然是夏天,但由於這裏海拔較高,空氣清新,微風輕佛,站在寨子的路邊,那種沁入心脾的靈秀,讓人感覺俗事煩惱隨風去,心靈壹片寧靜。

大竹自然村寨張氏第17代傳人張問和介紹,這些樹大部份是自然生長,群眾選擇性地保留下來的樹木,也有的是群眾把其他雜樹砍後補植的。

從張氏族普上看,張氏從清朝雍正時期到現在已有20代人800多戶,大部份都因住不下而搬遷出去,大竹自然村寨居住的只有60余戶。

大竹自然村寨的房子都是木房,最早的有160年份,最近的30年份,典型的黔北民居風格,大部份為四立三間房,許多房子堂屋的大門外都有壹個60公分左右的紗耳門,也叫紗龍門。

有壹處房屋建於清朝的長五間,前後及左邊均有大朝門,門是用非常厚重的木質材料做成的,兩邊配備有廂房和跑馬廳。堂屋裏供奉的是祖先神龕,房屋的板壁上雕刻有鏤空的形態各異的窗花,堂屋板壁上刻有“福祿壽禧”等字樣。雕刻手法細膩,窗雕構圖精美,想象奇特,很有 歷史 厚重感。

這裏的人追求“和合”文化,愛護生態,崇尚自然,這壹點可以不但可以從幾棟有110年的木房上畫的“和”“為”“貴”幾個大字以及旁邊的各種花草畫可以看出,還可以從張氏宗祠裏面立於清朝宣統二年的“同參化育”石碑上的內容可以看出。

來到張氏宗祠,我們終於看到了“同參化育”這塊石碑,細細辯認,上面的內容還算清晰:

人們常說:做人要遵守道義,孝敬父母,兄弟姐妹和睦相處,大家***同期待鄉裏相親仁義之風,以義鄰居,以仁相讓,大家同心同德是鄰居的造化。如果不遵守家法而犯錯誤的人,犯小錯誤則受到懲罰,犯大錯誤則稟公追究。

1.參加商議事理不明而犯口角,族中不會追究,但是好鬥、占強的人罰款伍仟文錢;

2.放火燒山林的人,要接受罰款十二千文;

3.賣柴的人,無論是自己的山林,還是別人的山林,都不許賣;

4.放牛放馬害人家禾苗,秧子壹窩,罰款三文錢;苞谷壹窩,罰款四文錢。罰款應交入祠堂不許私歸;

5.舉報或抓住盜竊田間的稻谷,山上的糧食蔬菜的人,獎錢五百文,盜竊的人將被捆入祠堂追究、懲治;

6.剮樹皮的人,將被罰款兩千文錢;

7.砍伐自己的山林燒火焰,該山林將被充入祠堂作為集體的山林。

以上幾條族人要嚴格遵守,大家要清除山林裏面的雜草,森林才能長得茂盛,子孫世代要沿襲下去,做到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讓我們的山更綠,成為禮仁之鄉是我們眾望所歸。

團 首:張明珍

族 長:張光暄

見證人:張元珍 張行珍 張壽山 張衡山 張德山

清朝宣統二年六月二十四日 立

碑文上寫著多個有關家族管理的內容,其中有四條與保護山林相關:“對於放火燒山林者,罰錢十二千文;賣柴不論已林與人之山場,概不允賣,倘若故犯罰錢六千文;割樹皮犯之此罰辦二千文;砍伐荒山燒火焰,此即歸此業充入祠堂以為觀山。”

張問和告訴我們,立這塊碑的是張氏十二代族人,如今過去了110年,張氏族人壹直按照遵守祖上定下的公約,保護森林,才有現在的生態環境。

在村民心中,樹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他們會在大年三十、元宵節等傳統節日裏,祭拜樹神,祈禱平安。

張家祠堂旁邊的楓香樹胸徑約1.5米,十分粗壯,是棵參天大樹,樹齡上千年,上面掛著紅布。張問和說,這就是他們的樹神,每次祭拜,他們都會帶上刀頭肉、三炷香、四杯酒、糖果等,而這個儀式是每家每戶自發的。

在與張問和閑聊中得知,現在全村的樹木主要是杉和松是有原因的。20世紀五十年代末,大竹鄉政府為了完成上級要求大練鋼鐵,組織全鄉勞動力砍柴煉鋼,當地山上的雜樹全被砍光了,只有杉、松、柏這幾種重要的木材得以保護下來,看到到處都光凸凸的山頭,村民們很是心疼,於是大家主動到山上采集松籽,種在那些被砍的山上。

“松樹不好栽,都是用松子埋在土裏,讓他自已長。”70余歲的老黨員張仁禮說,雖然當時他還小,但對種松樹的事記得很清楚,那時候是大集體,秋冬活路少,家家戶戶都去采松籽、埋松籽,連續幹了幾年。

由於從民國時期起,張氏族人就壹直有人在鄉裏或村裏任職,並壹直在鄉裏或村裏不斷宣傳張氏族人的“同川化育”理念,並出臺管理辦法,保護森林環境,要求各組村民輪流照看,發現有人砍伐樹木或牲口踩踏樹苗,都要向鄉政府舉報,從而帶動了全鄉林業的發展。

改革開放後,山林土地下放到壹家壹戶,大家都要幹自己的活,沒時間來管護自己的山林,鄉裏就出臺規定,每年每戶出資10元錢,由寨裏請人專職管護森林。

110年來,在張氏族人的帶領下,經過不斷的“封山”育林和補植補造,如今全村已有3.1萬畝,其中松樹就有近2萬畝,大竹村獲得了“中國傳統村落”、“貴州省森林村寨”、“貴州葵花松母種采摘基地”榮譽稱號。

在張問和的帶領下,我們還看到了話多掛牌松、柏、杉、楠木古樹,胸徑1米以上的有幾千棵。張問和說,葵花松也叫海南五針松,是松科松屬的植物,所產松子可食用,香脆可口,每年的國慶節前後,葵花松子采收季節,就有外地人來收購,30元1斤的松子增加了村民的收入。除了松子外,大竹的林業經濟收入還有刺竹筍、茶葉等。

當天,我們還在壹棟160多年的房子的堂屋中,看到了其香火上的“太陽”圖案,據說這是張氏族人張大學修的,僅雕刻香火圖案,他請雕刻師雕了三年,設計有“太陽”、“三羊開泰”、“雙鳳朝陽”等圖案。

張大學的弟弟張大賢,住在張大學房子的對門幾十米處,看到哥哥刻的這些圖案很好,也請壹名雕刻師到家中,在香火上雕刻了月亮為圖案。但後來因房屋被燒毀,現已不存在。

在壹棟民居中,我們還看到了壹塊“永障珂鄉”匾牌,這是民國十二年,縣知府何葦親贈的。據說民國年間,大竹自然村寨曾是大竹鄉公所所在地,十二氏祖張德山任保董,工作十分出色,深受人們的擁護,同時,也得到上級的器重,縣知府何葦親贈匾牌,至今仍在張顯書家堂屋陳列著。

大竹壹日遊,感觸頗深,這裏植被茂密,空氣清新,山水相依,景色優美,加上深厚的文化底蘊,讓人流連忘返!(宣國祥 王峰攝影報道)

  • 上一篇:家鄉旅遊如何做營銷?
  • 下一篇:跪求kobe科比從加入NBA以來穿過的籃球鞋名稱?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