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鳥科(Menuridae),琴鳥是雀形目中體型最大的,雄鳥有長達70厘米的豎琴形美麗尾羽,形狀有些象雉類。雄琴鳥以求偶時炫耀的姿態和富於模仿的鳴叫而聞名。琴鳥是澳大利亞的國鳥,僅分布於澳大利亞東南部,有1屬2種。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雀形目琴鳥科琴鳥屬鳥類的通稱。體型較大,體形略似母雞;通體淺褐色。整個尾形頗似古希臘七弦豎琴,因而得名。雄鳥最外側的尾羽先端外卷成弧形,上綴金褐色冠狀斑,邊緣黑色[font style="FONT-SIZE: 4pt"] [/font];中間12枚尾羽纖細如絲;還有2枚觸角狀羽;雌鳥不具此種裝飾羽。有華麗琴鳥[font style="FONT-SIZE: 4pt"] [/font](見圖)和艾伯氏琴鳥2種,僅分布於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士。[/font]
它貌似野雞,常在陸地行走。雄鳥有壹條華美無比的琴形尾,並以尾羽開屏的壯觀而聞名。琴鳥的尾羽與希臘的壹種七弦琴極為相似,因故得名。它不僅美麗動人,還能模仿其它動物的叫聲,聲音十分宛轉動聽。 1798年2月,有幾位探險家到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山區去尋找壹種傳說中美麗的鳥。他們翻山越林,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捉到了壹只美麗的鳥。這只鳥貌似野雞,全身羽飾金黃,尾羽非常發達,最外側的兩根長達70厘米,端部向兩旁彎曲,炫耀時尾羽展開很象七弦豎琴。因此起名叫琴鳥。它的喙堅而直,足健善走,很少飛行。以昆蟲、果實為食。它的巢與壹般鳥不同,巢大且進出口在側面,多半築在懸崖峭壁人跡不到的地方。
琴鳥不但美麗壯觀,且能歌善舞。它不但能模仿各種鳥類的鳴叫聲,還能學人間的各種聲音。如汽車喇叭聲、火車噴氣聲、斧頭伐木聲、修路碎石機聲及領號人的喊叫聲等。歌聲婉轉動聽,舞姿輕盈合拍,是澳洲鳥類中最受人喜愛的珍禽之壹。澳大利亞還把它定為國鳥。
雄琴鳥在繁殖季節有壹個驚奇的習性——建造山丘,有的甚至會在壹平方公裏的林間地上建造十幾個相似的土丘,用以標誌它的領域,警告別的雄琴鳥不得侵入。土丘造完後,雄琴鳥便開始炫耀表演。壹般表演的時間是在清晨或黃昏。表演開始時,它先站在樹上亮開嗓門高聲大叫,仿佛是在招徠觀眾,然後飛下樹幹,登上土丘頂部,選好位置,便開始壹串宏亮的鳴囀、唱到忘情之際,它的尾羽便逐漸張開並向上豎起形成七弦琴形。琴鳥的表演實際是壹種求偶炫耀行為,是為了吸引雌鳥,達到交配的目的。
琴鳥是"壹夫多妻",在壹個繁殖期內,壹只雄琴鳥能分別同若幹雌鳥交配。交配之後雄鳥就不管了,由雌鳥單獨建壹個大型的園頂巢,在巢中產壹枚卵。孵卵育雛。6個星期後幼雛出殼。幼鳥要發育兩年才能完全成熟。雄幼鳥在2歲前和雌鳥相似,2歲以後才長出華麗的尾羽和羽飾。
琴鳥除了在求愛時演出外,還樂意給壹種園丁鳥當婚宴上的"樂隊"。這種園丁鳥不會唱歌,要舉行"結婚儀式"就得請琴鳥來配合。它們不愧為鳥族合作的模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