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跳出固有思維,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跳出固有思維,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跳出固有思維,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小故事大道理

01

有選擇就是有能力

故事: 美國成功學大師安東尼·羅賓說:不論生活中發生了什麽問題,要把焦點放在尋求解決辦法上,而不是放在讓妳害怕的方向上。

凡事至少有三個解決方法。對事情只有壹個方法的人必陷困境,因為別無選擇。對事情有兩種方法的人也容易陷入困境,因為他制造了左右兩難,進退維谷的局面給自己。有第三個方法的人,通常會找第四五個,甚至更多的方法。

有選擇就是有能力,所以,有選擇總比沒有選擇好。至今不成功,只是說至今用過的方法都得不到想要的效果而已。

大道理: 沒有辦法,也只是說已知的辦法都行不通而已其實世界上尚有很多我們過去沒有想過,或者尚未認識的方法。只有相信尚有未知的有效方法,才會有機會找到它並使事情改變。不論什麽事情,我們總有選擇的權力而且不止壹個。為何不使自己成為第壹個找出辦法的人?

02

警惕陷入“經驗”中去

故事:這是個挺有趣的實驗,實驗對象必須是受過教育的成年人,文盲和兒童是不行的。

提問:三點水右邊加壹個“來”字念,什麽?

答曰:念“浹”。

再問:三點水右邊加壹個“去”字呢?被問者至少有壹半頓時語塞,有的甚至當即斷然回答:根本就沒有這個字?

而實際上,這個“法”字的使用頻率遠比“浹”字高得多。

壹般情況下,認識“浹”字的人不會不認識“法”字。那麽問題出在哪裏呢? 這就是思維定勢的作用了。

三點水加壹個“來”念成“徠”,這是漢字中典型的“左形右聲”字。當妳回答了這個簡單的問題之後,壹種思維定勢便悄悄地左右了妳的思路,當提問者借漢字中“來”與“去”相對應的定勢發問時,妳多半會立即按照“左形右聲”的思維方式加以考慮,而“法”卻並不念“去”,於是立即否定了這個常用字的存在。

問題就是這麽簡單,卻又如此令人不可思議。當然,這種“定勢”必須有其成因壹壹形成這種定勢所需要的知識結構。若以同樣的問題向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發問,“上當”的人就幾乎沒有。這是因為他們還不具備形成這種定勢的知識結構。

大道理:這是“慣性”造成的定勢,在取舍、肯否之間很容易形成“定而不移”之勢。唯壹可行的解除定勢的辦法,就是極大地開闊我們的視野,改變我們既有的思維方式,時刻警惕陷入“經驗”中去。

03

跳出“非此即彼”的怪圈

故事:公司招聘職員,有壹道試題是這樣的:

壹個狂風暴雨的晚上,妳開車經過壹個車站,發現有三個人正苦苦地等待公交車的到來:第壹個是看上去瀕臨死亡的老婦,第二個是曾經挽救過妳生命的醫生,第三個是妳的夢中情人。妳的汽車只能容得下壹位乘客,妳選擇誰?

每個人的回答都有他的理由: 選擇老婦,是因為地很快就會死去,我們應該挽救她的生命;選擇醫生,是因為他曾經救過妳的命,現在是妳報答他的最好機會:選擇夢中情人是因為如果錯過這個機會,也許就永遠找不回她?

在200個候選人中,最後獲聘得壹位答案是什麽呢?“我把車鑰匙交給醫生,讓他趕緊把老婦送往醫院;而我則留下來,陪著我心愛的人壹起等候公交車的到來。”

大道理: 我們常常會被“非此即彼”的思維模式所限,自己“從車上下來”,拋開思維的固有模式,我們可以獲得更多。

  • 上一篇:宮、殿、閣、軒、居、苑、樓有什麽區別
  • 下一篇:道德範疇包括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