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為什麽要寫這篇文章?
因為身處電商行業6年,6年裏工作涉及傳統電商、O2O、餐飲、 旅遊 等多個行業,對於未來2年電商行業的發展,有壹些自己的看法,總結出來分享給大家。也是給自己留個底,方便過兩年回過頭來看看自己當初預測的怎麽樣,與預測不符的,可以幫助自己及時調整。
下面是具體4點看法:
下面從4個方面進行解釋說明。
傳統電商做了很多年,對已有用戶的需求已經挖掘的很深了,再在這個方面做增長難度較大,很難發現新的大規模增長點。
後續想做大規模的增長可以考慮兩個方向,壹個是對新人群的挖掘,哪些人之前不用或不太常用電商購物,嘗試培養他們習慣電商購物,將會為未來電商貢獻新的增長點。
大規模增長的另壹個方向是考慮哪些商品之前大家買的少,現在越來越多的被大眾接受,對這些商品對應的行業做深挖,也是壹個增長的方向。
1)Z世代群體帶來的增長有限
針對新人群的挖掘,壹部分是年輕人Z世代群體,他們逐步成長成為新的具有購買力的群體。對這部分人群,主流電商總體上來說可以基本滿足他們的購物需求,在特殊偏好的具體行業下,要做這部分人群做特異化的傾斜和有針對性的改造。
比如針對他們的喜好,設計出壹些偏向酷的、潮流的、獨特的商品,或針對年輕人愛分享、需要精神世界陪伴和認同的特點,也會出現壹些對應的新興產業。但以上這些都是對單個行業的增長和趨勢,不太會形成多產業聯合的合力,而且壹旦規模變大就會失去獨特性,這是很多年輕人所不能接受的,因此認為不是電商的大規模整體增長點。
2)中老年下沈群體才是未來增長的重點
新人群中還有重要的壹部分就是下沈群體。跟我們以前常說的以地域或購買力的劃分方式不同,這個下沈群體主要指的是年齡層較高的人群。
這部分用戶年齡偏大,背景和生活習慣導致他們普遍對價格敏感度比較高,雖然不同購買力水平的用戶對價格要求的絕對值不盡相同,但都要求同等品質下價格最優。他們願意為了比價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畢竟對他們來說,可能最不缺的就是時間。如何讓這些用戶理解並認可某壹個平臺的價格普遍低於其他家,這是每壹個想搶占這個群體的電商公司都要盡力做到的。
另外這部分用戶由於年齡大,普遍學習能力較差,在系統模式和交互設計上要註意,盡量做到簡化。他們在前幾次移動互聯網浪潮裏沒有及時跟上,導致目前只能用智能手機做壹些簡單且高頻的操作,比如使用微信跟兒女和朋友溝通、看新聞和短視頻等。隨著互聯網電商發展,已經到了不得不拉這些用戶深度觸網的時候,否則電商難以找到這麽大體量的空白市場的群體。
另外在疫情的推動下,人們對於智能設備和移動支付的依賴和接受度又上了壹個新的臺階,促使很多大爺大媽也學會使用支付寶展示 健康 碼以及填寫個人信息。這些都使得時機成熟,未來將會有壹大批中老年群體學會使用電商軟件,在引導下可以高頻使用電商購物,中老年人市場將是未來增長較大,且領域內份額變數較大的市場。對任何壹家來說,都是幾乎新的嘗試,家家都有機會,當然目前來看,基於微信社交鏈做裂變拉新的pdd優勢相對大壹些。
針對貨品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壹些之前買不起、不舍得買的商品銷量會有明顯提升。
對於壹直處於小康水平的家庭來說,消費上行主要聚集在海外進口商品、奢侈品等消費品領域,另外還有 旅遊 、教育、房地產相關。
當然教育行業受政策影響,消費方式可能會有所調整,之前大家普遍看好互聯網線上教育,這條路被堵死之後,可能會出現其他方式引導人們為教育和知識付費,不過也同樣會受政策管控。
房地產方面情況也是類似,這裏指的主要是改善型的房產投資和消費,因為只有改善型的房產才和小康家庭的消費上行相匹配,不過同樣受政策限制,只能說改善型房產和周邊配套的需求量會變大,具體市場是否大規模發展,還要看政策是否允許以及調控到什麽程度。
對於海外進出口業務來說,可以說壹定會迎來春天。因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國家影響力的變大,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十分需要對方的商品填補自己市場壹定程度上的貨品缺失。中國人亟需比以前更高品質的商品,包括服飾包配、飲食日用等。
外國人也需要從中國進口物美價廉的小商品,彌補國外人工費貴和供應端產能不足的問題。雙方需要造成了,哪怕在疫情這樣極特殊的背景下,進出口貿易也是頻繁發生的,最起碼是單邊市場發展的很好。
除了上面提到的眾多行業,還有壹些行業伴隨著特殊的時代背景,也會發展的越來越好。
比如醫藥 健康 、保險、看護領域,是隨著老齡化發展起來的。
還有美相關的產業,從醫美整形、三美(美容美發美甲)、減肥瘦身,到國潮、二次元、JK等小眾審美潮流的興起,這些都屬於人們在物質層面得到滿足後,嘗試滿足美這種精神層面的需求所做的 探索 。
另外還有品牌國貨和國產優質農產品兩大板塊。品牌國貨主要是針對下沈市場的用戶做上行,他們將逐漸從低端白牌逐漸轉移到購買國貨品牌商品,這個邏輯其實是跟上述的進口商品市場對應的,進口商品主要針對的是非下沈市場的用戶上行。
關於農產品這部分,其實不管是否優質、是否國產,只要是農產品和日用快消品,就會出現購買從線下轉移到線上的情況,這裏面大部分不是絕對增量而是轉移,但對電商行業內部來說,是每家都想搶占的增量市場。
國產中低端電器和耐消品的壓力會增大,主要是進口貿易帶來的。我們不得不承認,由於外國工業化起步早較發達,在很多電器和高端商品的設計和制造方面,國外是領先我們的。隨著人們消費能力的提高,必然要購買更多高端和優質的商品,國產中低端電器和耐消品行業將面臨不小的挑戰。
因為跟上述電商行業高速增長的人群和行業增長點都契合,且能作為壹種全新的商業模式,能推動供應鏈進壹步提高效率,總體上比傳統電商和線下商超菜市場購物效率更高。
社區團購模式針對高年齡層、價格敏感的非壹線城市用戶,相比於傳統線下買菜,社區團購是以時間換空間和價格,時間上用次日達替換立刻取,換取到商品低價和家附近取貨。
這個模式只能針對 對時間要求不高的非壹線城市用戶,以及年齡較大時間寬裕的用戶,其他人群就算想要低價,也會由於時間方面達不到最低要求而放棄這種模式。
同時由於社區團購主打的買菜業務,對於主要目標人群既有高頻交易的業務特點,又能更好的教育這些用戶學會線上購物並形成習慣,滿足這類人群的極度高頻需求是之前其他互聯網變革從未有過的。
因為從供應鏈角度來看,是通過銷售端確定性提高了壹點點,使得供應鏈各環節確定性明顯增大,進而提升供應端包括物流的效率。
1)對比傳統電商,社區團購模式主要是物流的效率明顯提升
用戶感知層面,從下單後2天左右到貨,變成次日達。不管運送什麽貨物,如果能以收貨地的維度提前組織好貨品,都能極大的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更何況社區團購的主要業務是買菜、生鮮以及其他的日用快消品,運送這些商品原本在物流環節的損耗是很大的,用這種方式也能明顯降低損耗,省下的成本又能反應到銷售端,這個渠道的價格可以進壹步降低,擠壓其他效率低的渠道,搶奪他們的銷售份額,實現正向循環。
2)對比線下商超菜市場,主要是減少分銷環節帶來的供應鏈效率提升
線下壹直采用多級分銷的形式,各層級供應商承擔對應的物流倉儲成本和損耗,同時也拿到與成本對應等級的利潤,大供應商成本高收益大,小分銷商成本低收益少。
社區團購通過銷售端線上化,把用戶的需求集中到幾家大的互聯網平臺手裏,這樣就能跳過中小供應商拿到更低的商品進價,再通過上述的效率極高的物流,最終把貨品分發到用戶手中,也同樣能把省下的成本補貼到銷售端,完成壹樣的正向循環。
因為社區團購行業雖然巨頭雲集,競爭激烈,但不會出現戰爭結束後形成壟斷,擡高價格的問題,反而可以降低物價,這個結果肯定是國家樂於見到的。
其實最大的風險的在於擴張的過程中,各家為了爭搶用戶份額,可能會出現壹些亂象,導致線下商超菜販的生存空間在短時間內被快速擠壓。
但目前來看,政府已經出臺了壹系列政策,這壹問題可以說基本可防可控。其實如果社區團購業務最終做成,在末端分揀分發、倉儲、物流方面,都會有很多新的崗位需求釋放出來,只要崗位價格合理,對小攤販和營業人員的影響是有限的。
很多人拿社區團購跟剛倒下的教育行業類比,對社區團購的預言比較悲觀,這壹點我是不太同意的。我認為這壹行業與教育有比較大的差別,最主要的差別在於,家長對教培的需求可以說在壹定程度上是無限大的,只要營銷宣傳到位,家長甚至會借錢讓孩子去受教育,資本的進入會讓這個行業迅速膨脹。
但是買菜這件事的需求是基本壹定的,是線下到線上的轉移,是行業內部各角色之間的利益分配,只要基礎的小商小販收益沒有大影響,供應鏈效率提高,普通民眾能買到更便宜的菜,個人覺得國家應該不會禁止這個行業發展。
目前幾個管制政策下來,各家都已經規矩多了,小商販和菜農的利益短期內是有保障的,大家都從野蠻生長搶地盤,變成了後臺供應鏈上的優化,註重廣積糧多建倉。
這樣下去壹段時間後,供應鏈建設搞好,極致的最終效果應該是從田間地頭的生產者直接到消費者的餐桌上,小商販部分保留,作為末端服務用戶的工作人員,從分銷變成純做服務,損失部分利潤,變成為巨頭打工,只要價格合理,這個鏈條是能繼續下去的。新模式下物流倉儲部分也會有大量的崗位需求,消滅壹部分崗位的同時也有新需求,跟外賣行業類似。
起碼到現在為止,可以看到國家還允許互聯網行業發展,只是要註意,不要動廣大民眾的利益,不要做加劇貧富差距的事情。社區團購更多的還是做供應鏈上的調整,因此覺得還有壹定的發展空間。
主要有兩點:
1)線上購買商品品質不好把控,人們很難通過線上感受到品質差異
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低價低質的商品在線上賣的好,高品質只能去線下才能買的到的情況。壹旦用戶形成了這種認知,這對線上電商長期發展是個不利因素。
2)銷售端的個性化和溫度缺失,生鮮領域的長尾商品難滿足
線上商品的上架和供應是各平臺控制的,都有標準化的流程,這容易導致銷售端商品同質和統壹,如果用戶想購買壹些不常見的稀缺食材,可能仍然還要到線下熟識的店裏去找,而這個時候,由於高頻的水果生鮮都在線上購買,線下的平攤成本變高,人們再想買壹樣的商品,價格只會越來越貴。
另外如果妳懷念那種挑挑撿撿買壹堆菜,店主送妳幾根蔥的溫暖體驗,那種場景可能只能壹去不復返了。
這壹風險主要to下沈市場,未來對任何壹個群體或場景的試圖壟斷+瘋狂收割都是會受政策限制的,尤其是影響民生或國家基礎的行業。
相對來說影響較小的有三種:
補充壹點,像教育、出行、醫療這類影響民生的行業,互聯網可以介入,但如果妄想著通過引入資本的方式試圖無序擴張壟斷市場,那是不太可能了。互聯網在這些行業裏能做的只能是,通過展示信息從而引導群眾做政府願意看到的事,比如做壹些正確知識的普及和信息的傳遞。除此之外最多再做壹些周邊小體量場景的服務工作,從中獲取壹定的抽傭,這已經是極限了。
對大體量、高需求的場景提供服務並抽取傭金,必然要收到嚴格的監管控制,這是做出力不討好的活,如果還想抽取高額的服務費作為傭金,那更是想都不要想,也呼籲各行各業開展業務時都規矩壹點,今天的互聯網已不同往日,在追求公平發展,降低貧富差距的大背景下,少作妖才能獲得長久的發展。
主要to進出口貿易,及涉及進出口較多的行業。在可預見的未來裏,中美始終要進行博弈的,雙方隨時會出臺新政策,如果是做全行業的進出口貿易,風險是相對可控的,這個時代已經不太可能出現完全的斷交和貿易不互通,這是傷敵壹千自損八百的行為,更可能的是,在重要的關鍵性行業裏出臺政策,限制這類行業的進出口貿易,對於這類行業來說,政策風險確實是十分大的。
四、對短視頻平臺、內容平臺及各大泛 娛樂 公司通過增加電商業務幫助流量變現持悲觀態度
判斷主要考慮3點:
目前短視頻和內容平臺做電商相比於電商平臺的優勢在於,視頻和內容平臺用簡單的交互、免費的內容抓住了壹部分學習能力較差的下沈用戶。
但隨著這批用戶觸網時間越來越長以及各電商平臺的引導,這批用戶早晚能學會熟練使用智能手機及各類軟件,到那個時候,用戶的選擇更多了,分攤到視頻和內容平臺的瀏覽時長就會顯著減少,這會導致內容平臺不止新增的電商業務不好做增長,同時現有的廣告流量變現也會變得愈發難做。
要知道內容平臺做電商有2個重要的劣勢,壹個是目前的短板——供應鏈,多久能補齊供應鏈到可用狀態,這是壹個很重要的問題,畢竟其他電商公司也在同步動作,不會給視頻公司太多時間。
當人們有明確的購買意願時,會傾向於去更專業的購物平臺挑選商品,越是客單價高越是如此,如果客單價足夠高,甚至線上都不能滿足他,還要去線下實地去看去摸才能放心下單。這樣壹來,留給視頻和內容平臺的,就只剩壹些低客單價和意圖不明確的場景,這很難撐起較大的體量。
另外補充壹點,未來的電商履約環節的重要性會越來越大,線下能力會越來越重要。因為線上銷售能力是壹個相對來說容易建設的能力,對於各家互聯網公司來說,這個能力都較容易快速補全,不容易拉開差距。那麽能幫助拉開差距,贏得競爭的關鍵就在較難快速補齊的供應和履約環節。
在這兩個方面,視頻和內容平臺的短板都較為明顯,不像老牌電商公司有較多積累,因此覺得他們很難有勝算,在目前的幾家主流電商公司裏,相對來說積累較多的是美團和阿裏,這兩家可以考慮在供應和履約環節進壹步構建護城河,以與其他家拉開差距。
作者:胡胖,微信號:huhahuhahmh,公眾號:胡胖快跑(ID:hupangrun)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