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利用中國傳統節日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意義
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是可持續發展概念向社會和文化及倫理方面的擴展。在教育領域,除了對受教育者進行具備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外,與可持續發展觀相對應,教育的內涵也需要豐富和拓展,涵蓋環境教育、發展教育、民主與法制教育、文化多樣性教育等多種領域。這些教育領域將於構建和諧社會的理念相適應,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化多樣性是指文化在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表現形式,而傳統節日則是文化多樣性的壹種表現形式。節日是人們通過對自然的把握而形成的,包括固定的節期和特定的文化活動。節日與壹個民族的文明有著非同壹般的重要關系,節日文化實際上就是民族文化。如果壹個民族的人民對自己的節日不知道、不了解、沒有記憶、沒有感情,預示著該民族文化根基的消失,文化記憶與傳承的中斷,可持續發展教育戰略在這個民族也將無法實現。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等,它們都是通過歷史傳承下來的。這些傳統的節令風俗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的經濟狀況、生活習慣,體現了親情、團聚,以及偉大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禮儀等,這些不僅構成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承載著中華民族文化淵源的基因,是壹份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
然而,我國傳統節日的生存環境面臨著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嚴峻挑戰,西方文化逐漸深入,對我國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造成了嚴重沖擊,傳統節日日益被年輕人冷落,相當多的青少年學生已不知道或者漠視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而熱衷於過西方的“聖誕節”、“情人節”等。因此,教育工作者利用中國傳統節日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任務非常緊迫。我們有必要通過教育工作,使學生了解傳統節日中蘊涵的傳統習俗和傳統道德。使學生通過過節,能夠接受傳統美德的影響與教育,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總之,繼承、弘揚、發展中國傳統節日,用中華傳統美德影響青少年壹代是我們教育工作者貫徹可持續發展教育戰略的義務和責任,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
二、如何利用中國傳統節日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1、寓傳統節日教育於課堂教學之中
在中學階段課程中,有很多內容都是涉及中國傳統節日教育的,我們要深刻挖掘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通過教學,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傳統節日、認同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充分挖掘政治、歷史、語文、地理等學科中蘊涵的豐富的民族文化,進行傳統節日及傳統美德教育。如:利用語文教材中重陽節詩詞開展教學,教師通過對杜甫的《登高》、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李清照的《醉花陰·重陽》、毛澤東的《采桑子 重陽》等詩詞的背景、內容的分析,既能夠讓學生了解重陽節的由來、象征意義、重陽節的節慶活動,感受中華文化的豐富多彩,體驗人們對家庭團圓、社會祥和的向往,又能讓學生從這些重陽節詩詞中感受到文人墨客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激勵學生們積極向上,逐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2、寓中國傳統節日教育於主題實踐活動之中
課外活動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我們利用特定的傳統節日,積極開發其中蘊涵的教育資源,組織和指導學生自主活動,自主探究,親身體驗,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體驗,在體驗中增長知識,情感得到凈化與升華,並外化為具體行動。如結合“端午節”我們在初中開展主題班會活動,讓學生走壹程“端午之旅”,做壹個“端午香囊”,演壹回“端午傳說”,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對端午習俗產生親切感和認同感;在春節開展“過中國年”活動,讓學生抄寫春聯和拍攝反映春節節慶活動的照片,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體會濃濃的“中國味”和醇醇的“中國情”,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元宵節開展“鬧元宵猜燈謎”活動;在重陽節開展愛老敬老教育活動及重陽賞菊活動;在中秋節開展賞月賽詩會等,在活動中陶冶情操,培育精神。這些活動既能使學生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了解中華文明的傳統美德,對構建和諧社會大有益處。
我們還在原有節慶活動形式的基礎上,又進行了大膽創新。以往在清明節開展活動時,我們總是采用踏青、祭掃烈士墓等形式,學生對這種過節的形式不太滿意。於是我們開展了清明節祭文、墓誌銘評比活動,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又可以讓學生深入地了解中國的傳統習俗、傳統文化,還可以讓學生更珍惜生命,懂得尊敬逝去的人。家長們對於此項活動非常滿意,給予了大力支持。
3、寓傳統節日教育於環境創設之中
環境往往會產生“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作用,因此我們還要積極創設節日環境,營造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傳統美德的濃厚校園氛圍。
第壹、我們在校園中布置了關於中國傳統節日的展板,展示每個傳統節日的由來與傳說、風俗習慣等,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凸顯民族文化主題,揭示了民族發展的內在動力。讓學生時時感受濃烈的民族傳統文化氛圍。
第二、充分利用校園廣播、升旗儀式,進行傳統節日的宣傳,有效地弘揚了民族文化,調動了學生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積極性,為美麗的校園增添了濃濃的文化韻味。
第三、通過信息技術,擴大宣傳的成果。我們指導學生制作有關中國傳統節日知識的網站,並發布在校園網上讓全校學生***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
利用中國傳統節日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不僅必行,也十分可行。在年輕壹代逐漸對中國傳統節日日益淡忘之時,我們利用課堂,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對學生進行教育,不僅使學生了解中華文化的傳統美德,也增強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對構建和諧社會,進行可持續發展大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