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運用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論述如何優化體育教學過程

運用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論述如何優化體育教學過程

摘 要: 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以“時間”和“效果”為標準,以綜合擬定教學任務、劃分具體教學任務、分清主次教學內容、選擇合理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分析教學效率為六大方法體系。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在體育教學領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眾多學者對於此理論的運用褒貶不壹。本文綜合各家的觀點和見解,揚長避短,為以後的研究提供壹些參考。

關鍵詞: 體育教學 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 利弊

1.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

1.1提出的時代背景。

巴班斯基的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的產生,與蘇聯教育改革中產生的問題直接相關。

1.1.1這壹理論是要克服教學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中存在的片面性。

隨著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開始的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理論家們對壹些基本的教學問題看法不壹,互相排斥方法論,形而上學和絕對化盛行。以贊可夫為代表的各種教學實驗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大部分研究者只從某壹方面研究教學現象導致了片面性,只是使壹部分學生獲得較好發展,而且忽略了德育和勞動教育問題。

1.1.2提出這壹理論是為了解決學生負擔過重的問題。

1964年教改的重點是實現教學內容的現代化,過分強調“高難度”和“高速度”的原則,使社會對學校的要求與師生實現這些要求的實際可能之間存在差距,學生的學習負擔很重。

1.1.3最優化理論是巴班斯基對羅斯托夫地區教育經驗的總結。

六七十年代,羅斯托夫地區的教師創造了在普通學校中大面積消滅留級現象、預防學生成績不良的成功經驗。巴班斯基運用現代科學的系統論思想,對這壹經驗進行了綜合研究,提出了教學過程最優化的理論原理。他同有關部門對自己的理論進行了四年實驗研究,使這壹理論更成熟、更完整、更科學。

1.2基本觀點。

1.2.1基本概念。

“教學過程最優化”由兩個概念“教學過程”和“最優化”組成,教學過程包括的教學成分有:任務、內容、方法、組織形式和效果評價;最優化是指按照壹定的標準尋求最好的方案,以達到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和代價取得最大的效果的目的。最優化是相對的,它是指在壹定的條件下“最好的”、“最有效的方案”。所謂的“教學過程最優化”是指在全面考慮教學規律、原則、現代教學的形式和方法、教學系統的特征,以及內外條件的基礎上,從特定的標準來看,最有效的教學方案或設計。

1.2.2基本標準。

巴班斯基評價教學過程最優化的基本標準有兩條:壹是效果標準,即每個學生在教學、教育和發展三個方面都達到在該時期內實際可能達到的水平(但不得低於規定的及格水平)。二是時間標準,即學生和教師都遵守規定的課堂教學和家庭作業的時間定額。[1]

1.2.3基本方法體系。

巴班斯基的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有如下六個方法體系。

1.2.3.1綜合設計教學任務,並把教學任務內容具體化。

巴班斯基通過深入研究,為廣大教師擬定了綜合規劃任務的程序。教師首先要認真鉆研教學大綱、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周密考慮學生在學習某個課題時可能完成的教學、教育和發展任務。其次,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學業程度、教育水平和發展水平具體確定任務。再次,比較各種任務的意義和完成任務所需的時間,從中確定主要的任務。最後,教師確定每堂課的“最高任務”。按這樣的程序綜合設計和具體確定教學任務就能同時完成多項任務,大大增強教學效果。

1.2.3.2深入研究學生,具體落實任務。

巴班斯基提出要研究學生實際的學習可能性。實際的學習可能性是指以個性為中介,決定具體的個人在學習活動範圍內潛在的內部和外部條件的統壹。內部條件包括:個人接受教學的能力、思維、記憶等基本過程和屬性的發展程度;學科的知識、技能和技巧;學習勞動的技能和技巧;對個人的工作能力有特殊影響的身體發展因素;個人的學習態度;對學習有特殊影響的教育因素。外部條件包括家庭、文化環境和生產環境的影響,以及教師、學生集體和教學物質基礎等影響。

1.2.3.3依據教學大綱,優選教學內容,分出內容主次。

巴班斯基提出了優選教學內容的七條標準:(1)教學內容的完整性;(2)教學內容的科學價值和實踐價值;(3)突出主要的、本質的東西;(4)教學內容必須符合各年級學生的可能性;(5)教材的安排必須符合規定教學時數;(6)考慮教學內容的國際水平;(7)內容應符合當前教師的可能性和學校教學設備的可能性。

1.2.3.4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理的教法。

巴班斯基把教學方法分成三大類:第壹類是組織和自我組織教學活動的方法。第二大類分成激發和形成學習興趣的方法,激發和形成學習義務感和責任感的方法。第三大類分成口頭檢查和自我檢查法、書面檢查和自我檢查法、實驗實踐檢查和自我檢查法。

1.2.3.5采取合理的形式,進行有區別的教學。

對學生進行有區別的教學是教學過程最優化的壹個重要辦法。因此,必須把全班的、小組的和個別的教學形式有效結合起來。區別教學不是簡化教學內容,而是對學生進行有區別的幫助。

1.2.3.6分析教學效率,確定最優速度,節省師生時間。

將獲得的教養、教育和發展的結果與既定的最優標準相比較,找出差距;將所消耗的時間和精力與規定的標準進行對比,進行自我分析與評價,看是否符合最優標準,若偏離最優標準,則查找原因和不足。

2.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

2.1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在體育教學中運用的利的研究。

許多學者認為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為體育教學的改革提供了理論支撐,對教學過程中的整體優化和單個項目的優化設計等方面起著指導性的作用。

高寶泉等[2]認為,最優化並不是單純地對教學過程做局部的改進和改善,而是以“教學過程最優化思想”為指導,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堂控制、教學評價等方面入手,根據現有的條件,有科學根據的、自覺的設計和實施的壹整套措施方案實現教學系統的整體優化,並以此提高教學效率,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培養適應未來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合格人才。趙澤群[3]認為,最優化教學是科學的組織教學的重要的方法之壹。因為增強教學效果和合理利用時間是體育教學的最佳原則。當前教育改革的目的歸根結底在於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因此,把最優化的思想引入體育教學過程中,不僅是教育本身的要求,而且符合時代的要求。冷天勇[4]認為,體育教學最優化是壹個科學的決策過程,即對整個體育教學過程進行科學的規劃。大學體育教學最優化的備課設計,應該包括大學體育教學過程所有的基本成分: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時間、教學條件和預期結果等。要以動態的觀點對待教學過程的結構,不能把教學過程結構凝固化。

教學過程優化設計涉及的項目有太極拳、籃球、健美操等。楊英等[5]通過研究指出:在“簡化太極拳”課程中,教學優化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加深了其對動作要領的理解和掌握,形成、延長了動作的記憶,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增強。張大慶[6]認為:以教學優化理論為依據,結合普通高校籃球教學改革的實踐對教學優化設計,有利於學生對籃球技、戰術的掌握,有效提高了學生籃球比賽能力,其教學效果優於傳統教學。劉誌紅、王淑英[7]指出:健美操教學的優化設計是在現代教學理論的指導下,使教學方式進壹步科學化的嘗試,是高校體育專業健美操教學的具體規劃,並有助於學生對健美操結構系統的理性認識。

2.2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在體育教學中運用的弊的闡述。

我查閱的文獻中沒有壹篇分析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運用於體育教學中的弊端。沒有並不代表這個理論無缺陷,教學是相通的,其他學科學者的觀點值得我們借鑒。陳新見[8]等認為:教學“最優化”追求的是教育教學經驗的完美預設,它的出現成了教師教學的“聖經”,不利於教師創新教學的發展,只會使教師唯權威是從,視其為優化教學的“萬能鑰匙”,使教師固守優化教學的某壹種模式或理論,不能在模仿中創新,更不能在運用中發展,重復別人的故事,在實踐中禁錮、規範、限制了教師對教學進行建構和創造的意識和行為。任何壹種“最優化教學”的理論成果或設計,無論編制得多麽出色,它依然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要加以利用的課程資源,都具有可改造性。它只具有壹定程度上的指導意義,必須經過別人的重組、加工、改造,註意整合教師的文化、學生的文化與課程文化,才會有效地適應他人的教學,才具有真正的指導意義。

周貴禮[9]認為:巴氏的理論存在無法量化、對教師的要求過高、忽視學生的創造能力的發展等問題,無論從歷史背景而言,還是從理論與現實的邏輯關系來說,抑或從理論內部的論證出發,巴氏最優化理論和我國當前的基礎教育改革都均存在著內在沖突與矛盾,這些內在矛盾與沖突直接或間接影響著改革的方向、策略與效果。壹方面,這些內在矛盾限制了改革理論與思想的完整性、科學性,另壹方面,這種尷尬的現實使研究者在研究、運用、傳播改革理論與思想的過程中難以操作、難以理解其本意。

綜上所述,任何先進的理論都存在兩面性,有利也有弊,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充分運用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的優勢,避其弊而取其利,讓這個理論能更好地為體育教學服務,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

3.結語

3.1對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運用於體育教學的改革需要進壹步摸索,不可盲目跟從,要根據我國體育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創新、加工、改造。

3.2對傳統的體育教學不可全盤否定,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的運用應結合傳統教學。

3.3教師要充分理解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的精髓,分清利弊,使其能更好地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

  • 上一篇:憲法傳統分類有哪些
  • 下一篇:金融行業近幾年是不行了麽?妳怎麽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