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重慶筷子街,真的是靠筷子帶火的嗎?

重慶筷子街,真的是靠筷子帶火的嗎?

筷子街,屬於重慶朝天門範圍,自古為繁盛之地;如今它也是渝中區的歷史名街,卻越來越不為人知。

筷子街街景

很小的時候,因家養重詩書,雖然常患饑謹之憂,精神上的食糧卻從未少過。

老派讀書人把文字烹為佳肴,婉轉含蓄地遞給妳壹雙帶著字謎的筷子。

兩個娘子小身材,捏著腰兒腳便開。若要嘗中滋味好,除非伸出舌頭來。

這首《詠箸》據說是與李清照齊名的才女朱淑真所寫,如今作為筷子街上的壹幅民俗黑白畫,停在墻壁上。順帶著也把我們過去的時光留給了今朝。

墻上打油詩

我其實不知道上筷子街做什麽,它被淹沒在渝中的高樓大廈之間,內向靦腆,太多好的與不好的經歷讓它習慣了逆來順受,也掌握了以不變應萬變的本事。

就像它旁邊的羅漢寺,被動地因為自己與城市性格格格不入的氣質,保住了渝中區壹大片殊為難得的古老地盤。

這條街長不過300米,走得快點,10分鐘都要不了便能走個來回。但且放慢腳步,道路兩旁毫不起眼的那些建築,每壹幢都有歷史。

巷中天地

鉆進在街道側的小巷,淩亂的管線與燃氣氣表勾勒出我們的曾經。逼仄的巷道排斥了天空,讓人仿佛回到了多年以前壹個陰霾的午後:有穿著花裙子的鄰家姑娘明媚地微笑,出現在巷口就像陽光照進了狹窄的天地…

那些年月的樸素,筷子街上應有盡有。只管把視線焦點對準似曾相識的那些建築。

它們變色的墻體,刻滿歲月的痕跡,光陰附身於青苔,壹年壹年卑微卻堅強地綠。

洋樓

在筷子街快到盡頭的地方,繪著街道歷史的墻壁後聳立著歐式風格的紅色小樓。不知道當初有哪位新派人士,或者幹脆就是到重慶發財的“洋大人”,在這裏謀劃著開辟什麽新鮮的貿易。

街道盡頭有門可羅雀的小區出入口,很少看見有人出入。這份蕭條景象,已經成為筷子街的日常。

偶爾,會看見壹處房屋換過了顏色,在普遍古舊的建築群中鶴立雞群。

低調的改變

這種低調的改變並不突兀,就像學過的《傷仲永》,它再跳脫出眾,在整體的過去式中也迅速地“泯然眾人矣”。

破爛壹點的房屋肯定不是筷子街能成為重慶名街的理由。在那堵畫滿故事的墻上,可以找到點它顯赫的歷史。

在古時候,這裏是繁華之地,各種著名小吃、筷子營生都在此留駐。

光它名字的來歷就有兩種說法。

1、中規中矩的得名原因:早年筷子街就盛行筷子買賣,因而得名,後因改革,這條名街才漸漸落寞。

2、傳奇色彩的得名原因:在如今的羅漢寺處,有壹個滴水巖形成的池塘,稱“西湖池”,筷子放置其中,不會浮起來,而是會沈入池底,因為有這樣壹個神奇的現象而得名。

“筷子沈池”難以考究,但替筷子街蒙上了壹層神秘色彩。

慢悠悠地走,有些過去的味道悄悄飄進鼻孔。

老街味道

在這條被嚴重忽略的街道上,其實藏著不少美食。

隨著傍晚的來臨,臨街食肆逐漸亮起店招,火鍋的麻辣鮮香在小街上恣肆蕩漾,如果走累了,走餓了,看見哪家順眼就走進哪家好了。在重慶敢做火鍋的飯店,沒有兩把刷子早就被淘汰到去賣小面。

如果沒有時間坐下來慢條斯理地燙火鍋,路邊推車上的重慶名小吃,也足以讓妳解饞。夠辣夠麻,邊吃邊走,記得別把擼光菜的簽簽兒亂丟。

路邊攤

走出筷子街,回首去看,並無多少顧客的幾家酒館門口,各自的老板如老僧入定,絕不吆喝,就像這條邊緣化的老街,因為太過厚重的曾經而沈默是金。

我覺得自己走回了過去,邂逅的卻並不熟悉。那是種迷路的憂慮,又帶著探究的驚奇。

漸漸走入繁華地,有國泰中心的筷子樓映入眼底。我在想,這怪模怪樣的藝術中心,是不是因為得到了筷子街的啟示,讓每壹個關心重慶的朋友,拿起雙藝術的筷子,夾起珍貴的老重慶,細嚼慢咽地品嘗?

  • 上一篇:酒店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
  • 下一篇:家教家風在現在這個社會,是不是應該大力支持大力傳承?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