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的來歷和傳說故事
重陽節的來歷和傳說故事?我國很多傳統節日都有著自己獨特的來歷和歷史,那些流傳下來的風俗習慣背後深藏著的是壹段段或唯美浪漫或傳奇神秘的故事,下面分享重陽節的來歷和傳說故事。
重陽節的來歷和傳說故事11、重陽節的傳說
相傳東漢汝南縣境內有個瘟魔,每逢九月初九都會出來作惡。瘟魔奪去了恒景的父母,於是他決心防仙學藝,為民除害。恒景歷經艱險,找到了壹位法力高強的仙長。他拜師練功,終於學成降妖劍術。
恒景回到家鄉,按照仙長的囑咐,在九月初九這天,發給每位鄉親壹片茱萸和壹盅菊花酒,並帶著鄉親到山上避險。當瘟魔出現時,突然聞到茱萸和菊花酒的味道,便不敢前進。恒景此時手持寶劍,斬殺了瘟魔自此,每逢重陽,插茱萸、飲菊花酒成為重陽節的風俗。
而在民俗觀念中,九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所以農歷九月九日又被定為敬老節。2006年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重陽節的來歷
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是中國傳統的重陽節。關於重陽節的來歷,大致有三種說法。
1、據《續齊諧記》記述、漢代桓景隨《易》學大師費長房遊學多年。壹天,費大師對徒弟講,九月九日那天應系茱萸登高,桓景及家人因聽從師言幸免於難,而未及撤離的家畜全部患瘟疫而死亡。故每年九月九日外出登高,躲避災難,相沿成習。
2、源於漢代的道學。道家奉為經典的《易經》中,把奇數視為陽數,偶數視為陰數,陽數中“九”又被視為“極陽”,九月九日是兩個“極陽”相遇,所以稱作“重陽”。陽又表示鋼,重陽是“二鋼相逢”而相克,所以被視為“厄日”,登高和系茱萸,目的是為了“解厄”,重陽習俗由此而來。
3、源於公元前五世紀春秋戰國時代的齊景公。九月初九的這天他帶了很多人登高山,爬城垣,感到秋高氣爽,心曠神怡,於是認定是個吉日。以後,每年這天他都要外出登高。後人仿之,形成習俗。
但這3種說法究竟哪種正確,歷史學家和民俗學家們尚無定論。
3、重陽節習俗
我國重陽節的風俗有很多,在有些地方選擇登高,也就是登山或者登高塔。有些地方還選擇吃重陽糕,也就是壹些糕點。有的還會跟親朋好友壹起賞菊花、飲菊花酒。或者是插茱萸、簪菊花,總之各地的風俗不壹樣。
在中國古代很重視我國的傳統節日,因為每個節日都有它的意義所在,或者是發生了什麽重大的事情為了紀念那個日子。
近代以來,人們又把米果改制為壹種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將優質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時,撈出瀝幹,摻水磨成稀漿,加入明礬攪拌,加紅板糖,而後置於蒸籠於鍋上,鋪上潔凈炊布,然後分九次,舀入米果漿,蒸若幹時即熟出籠,米果面抹上花生油。
此米果分九層重疊,可以揭開,切成菱角,四邊層次分明,星半透明體,食之甜軟適口,又不粘牙,堪稱重陽敬老的最佳禮饌。
重陽節的來歷和傳說故事2壹、重陽節的來歷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采集藥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註雲、“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鐘繇書》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倍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可見當時節俗已定型了。重陽節主題,是求長壽、戴茱萸、釀菊酒、賞菊、釀酒及祭掃酒業神等。在流傳至今後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更具有意義,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動及各種遊戲等。
二、重陽節習俗、
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壹體的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壹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1、登高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漢,《長安誌》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在東晉時,有著名的“龍山落帽”故事。
2、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壹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3、 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長壽。
4、 飲菊花酒
菊花含有養生成分,晉代葛洪《抱樸子》有南陽山中人家飲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壽的記載。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菊花酒漢代已見。其後仍有贈菊祝壽和采菊釀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陽日贈菊給鐘繇(祝他長壽),梁簡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是采菊釀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5、 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兇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三、重陽節的傳說故事
傳說之壹、與道教有關
這是壹個與道教有關的神話故事。相傳東漢時期,有壹瘟神在汝河出沒,散布各種瘟疫,害得百姓死傷無數。當地壹青年恒景看不下去,經歷千辛萬苦找到壹位法力高強的神仙為師,學得武藝準備返鄉殺瘟神時,他師傅送他壹包茱萸葉和壹瓶菊花酒。
恒景回鄉之後登上高山與瘟神搏鬥,經過幾百個回合終於消滅瘟神,瘟疫也就此散去,此後人們就為紀念這件事就有了重陽節,其中重陽節時間九月初九乃是恒景返鄉時殺瘟神的時間。經過時間的推移,重陽節當天也有了登高避疫、佩戴茱萸葉和飲菊花酒的習俗。
傳說之二、與賞菊和飲菊花酒有關
很久以前有壹農夫叫做阿牛,在他七歲時父親不幸去世,而母親也因此傷心欲絕患了眼疾,阿牛用過無數辦法都沒能治好母親的眼睛,直到壹天晚上,阿牛做夢夢到壹姑娘跟他說只要在九月初九那天到天花蕩,於蕩中尋壹株白色菊花就能治好他母親的眼疾。
阿牛雖然覺得不可思議,但是死馬當活馬醫,在九月初九那天去到天花蕩尋菊花,沒想到真的有壹株白菊,阿牛挖了白菊回家煎成湯藥給母親服下,不久後就重見光明,至此後阿牛開始種植白菊,民間也把九月初九這壹天稱為菊花節,也有了賞菊、飲菊花酒的習俗。
重陽節的來歷和傳說故事3●重陽節吃什麽食物
我國大部分地區的風俗不同,但很多地區都會選擇吃重陽糕。菊花,是我國名花也是長壽名花,後來會選擇使用壹些菊花糕寓意長壽。還有的人會在重陽節時飲菊花酒。
重陽節不管是來歷也好還是寓意也罷,都是在寓意長壽美好久久。而且菊花在早些年間就成為眾多詩人詩中的壹景。
早在屈原筆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時曹五曾在重陽贈菊給鐘蹈,祝他長壽。晉代葛洪在《抱樸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
梁簡文帝《采菊篇》中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亦采菊釀酒之舉。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看來菊花在中國的古代就很盛行,有壹句陶淵明的壹首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寫的甚是悠然自得,也代表著人民的美好祝願。
●重陽節為什麽是老人節
重陽節之所以是老人節,是因為在19 89年,重陽節被正式定為了老人節。其實重陽節在古代的時候就有了,當時在農歷九月九日這壹天,人們會和親朋好友壹起登高躲避災禍,希望老人們可以健康長壽。
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壹直以來九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數字,再加上九是陽數,所以這天就被稱之為重九,也叫做重陽。
在古代的時候,重陽節到來的時候正是秋天風景最美麗的時刻,於是當時不管是文人墨客還是普通百姓,都是會和親朋好友壹起出門登高望遠,賞閱菊花,有消災減禍的寓意。
九月九日還被稱為老人節,因為九九與“久久”諧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所以自然容易被賦予長久長壽的含義,將這天稱之為老人節,就是希望老人們可以長命百歲,將最好的祝福送給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