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釋義
《說文解字》:家,居也。從宀,豭省聲,會意字,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宀”(mián),表示與房屋有關,下面是“豕”,即豬。古代生產力低下,人們多在屋子裏養豬,所以房子裏有豬就成了人家的標誌。本義:房屋,住所。
家文化壹般是指以家庭(家族)為單位的存在與活動為基礎, 以家庭(家族)的認同與強化為特征,註重家庭(家族)延續與和諧,並強調個人服從整體的文化系統。家文化能促進家庭(家族)的團結,形成積極、樂觀和向上的生活態度。因此,家文化不單單是指壹個好的文化氣氛,更是精神上的支撐力量。家文化基本原素主要包括:家庭、家族、家風、家訓、家規、家傳、家譜、家教等。
歷史背景
家文化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原始社會人們必須依靠群體生活才能生存,最早的組織是血緣關系組成的氏族部落,這便是“家”的雛形,經歷了上萬年的時間、最後逐步衍化到各部落之間為爭奪食物進行戰爭。在這個過程中起到最大作用的就是家族,家族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保證,母系氏族轉化成父系氏族,這種血緣繁衍關系是根本原因。以女性為主的母系氏族不能使家族快速發展,只有父系社會才能快速發展起來,這種血緣家族關系維持形成原始部落的家。到了黃帝時期,黃帝靠家族的力量打敗蚩尤,形成多種部落的聯合,成立了國家式的部落聯盟體制。從此,天下是壹家,由最大的“家長”---黃帝統壹管理天下,制定了家規、家訓,進而形成了最早的家文化體系。
隨後,在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說的興起過程中,在倫理道德方面,對“天下是壹家”的家文化思想進行了進壹步的細化,對家的管理制度、提供合理的思想理論,並在信仰、思想、行為上給予理論支持,從而豐富了家文化思想,是對家文化的信仰和管理思想的補充。經過幾千年的發展,結合儒家思想的三綱五常的倫理道德,進而形成了中國獨有的家族文化體系,如:家規、家教、家訓、家風等,並以此代代相傳!在西方國家追求人人享受獨立、自由的同時,由於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人壹直秉承孔孟之道,“忠孝”、“仁義”、“家和萬事興”的儒家理念,依舊延續著家庭生活的習慣。也正是因為這樣,中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得以保存和傳承下來。
價值意義
“家”對中國人有著特殊的意義,從家庭到家族、到國家、到家天下,中國人以“家”為紐帶,安身立命、構建社會、管理國家、治理天下,世代傳承。在崇尚人文精神與世俗生活的中國文化中,家作為飲食起居的場所、親情血緣的紐帶,具有極高的地位。家文化思想是維系社會秩序和國家凝聚力的精神力量,是中國人的精神源泉和連接紐帶,有效地穩定了中國幾千年來的社會秩序。
家庭是中國社會的細胞。中華文明五千年源遠流長,家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精髓,是中華民族的靈魂,它所起到的作用異常廣泛深遠:培養親情、穩定社會、處理矛盾、教育後代……家文化為中華民族的世代祥和、延綿傳承做出了獨壹無二的卓越貢獻。
主要元素
1.家之序:家規、家訓、家風;
常言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家規家訓是祖輩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家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中國歷史上對個人的修身、齊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更是使國家富強興旺的必要壹環。自漢初起,家訓著作隨著朝代演變逐漸豐富多彩。家譜中記錄了許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為人們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為“修身”“齊家”的典範。例如“壹粥壹飯,當思來之不易”[1]的節儉持家思想,今天看來仍有積極意義。在家譜中有不少詳記家訓、家規等以資子孫遵行。歷史上每個朝代都有著名的家訓傳世,從北齊顏之推(唐顏真卿的祖上)的《顏氏家訓》到唐太宗的《帝範》,司馬光的《家儀》,陸遊的《家訓》,以及元代鄭太和的《鄭氏規範》,清代康熙的《庭訓格言》等。其中,最為人稱道的名訓,如《顏氏家訓》《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膾炙人口。
古人雲:“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也就是說,從家庭和家族的延續來看,道德能夠傳承十代以上,其次是耕讀和詩書,而富貴傳承不過三代而已。正是出於後世福澤和家族傳承的考慮,傳統社會的人們更註重對後代的道德教化。無論是《顏氏家訓》《朱熹家訓》,還是《曾國藩家書》,都註重對子孫後代品德的培養和砥礪。《朱熹家訓》說:“處世無私仇,治家無私法。勿損人而利己,勿妒賢而嫉能。”《曾國藩家書》說:“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余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此君子也。”可見,自古以來,人們對於家庭和家族延續來說,傳宗接代只是最基本的,品德與良好家風的傳承,才是真正意義的“薪火相傳”。 ?
2.家之學:家教、家學;
家教是指家庭內部家長對子女的言傳身教,家長通過自己的善言善行來教育子女做人做事的道理。好的家教對於子女壹生是至關重要的。中國人由於註重家庭,所以傳下來不少家庭教育的紙本,箴言和故事。在民間有《家訓詩》《二十四孝》等故事。關於家教的古書很多,其中《弟子規》《禮記?曲記》《顏氏家訓?教子》等古書中有壹些內容至今仍可值得借鑒。他們有壹個***同特點,就是通過細微的“禮”教育,達到“其止邪也於未形,使人日徙善遠罪而不自知”的教育效果。
我們有個詞叫“家學淵源”,體現了家學的傳承與發展。中華文化以“家”為主體,可以說,家對中華文化的傳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很多珍貴的史實在家譜裏得以記載;很多精湛的手藝靠家庭代代相傳;很多思想和學問在家族的傳承中發揚光大。中華的家文化特別註重積累、傳承,把好的東西壹代壹代傳下去,不斷積累、不斷傳承,使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得以源遠流長。
3.家之傳:家譜、家乘;
古釋“有夫有婦然後為家。”又“家,謂壹門之內”。所謂家譜,狹義地講應是壹直系內的本家之譜。家譜是傳記的譜碟,記載的是壹個家族的來源、發展、功績及本門子孫姓名,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創造積累並沿襲下來的壹筆獨特的文化遺產,海內外炎黃子孫更把它視作尋根問祖、辨別血緣歸屬的依據。“鳥飛千裏不離林,樹高萬丈不離根。”尋宗問本,弘揚祖德,這是華夏子孫固有的世俗觀念。中華民族,古往今來,國有國史,地有方誌,家族有族譜,從而形成中國上下五千年之文明光輝史冊。
漢以前,見之於正史載錄的家譜類書多以“世家”為名,且屬王侯大夫及有社會重大影響的人物才具有。如齊太公世家,魯周公世家,孔子世家,陳涉世家。至漢,以“世本”為書目,專門記錄姓氏、世系、居、作。例:世本十五篇。至隋,屬譜牒的籍名多樣,如:家傳、家紀、家記、家史、世系、家牒、譜記等。按正史《隋書》載,首先出現在正史載錄中有“家譜”冠名壹書的為“楊氏家譜狀並墓記”。隋之後,在《新唐書》中,以“家譜”冠名的才真正開始多起來,如“謝氏家譜”“薛氏家譜”“顏氏家譜”“李用休家譜”等。家乘,則屬於家譜的範疇,因此後有少量的家譜也冠用家乘。雖然冠用家乘的不太多,但對譜牒的稱謂單位則多有使用“乘”,如:付梓壹大乘,發某公支下壹小乘。乘,成了譜牒定量的又壹別稱。
內涵核心
家庭,是組成社會的細胞,良好的家文化能夠幫助人們抵禦功利主義、拜金主義誘惑;良好的家文化能夠讓人平復浮躁、浮華的心態,更能孕育風清氣正的民風、政風。而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為我們建設良好的家文化留下了珍貴的精神遺產。古人的寥寥數語,就能讓我們受益良多,諸葛亮在《誡子書》中教導兒子:“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說:“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歐陽修在《誨學說》中教導二兒子歐陽奕努力學習時寫下:“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朱柏廬在《朱子家訓》裏告誡後人:“壹粥壹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縱觀中國的發展歷史,“家”始終是中國人磨滅不掉的印記,它承載著所有人對生活的最終幻想和歸屬,家文化將中國的政治、傳統宗教、禮俗與文化生活融為壹體,使中國文化具備巨大兼容性,並且超越了民族的局限性。?
傳承舉措
家文化對家族對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孟母擇鄰而居,憤斷機杼,而篤勵出壹代聖人孟子,梁啟超的祖父為使後人有出息,力塑家學文化與書香門第,得以培養出學業大成的思想家梁啟超。莊子曰:天性所受,各有本分,不可逃,亦不可加。“天性”與祖宗的修道立德、宗族的文化淵源有關,它會影響到下壹代人的心態、性情、知行、人格及富貴等。壹代人傳藝給壹代人。如歷史上出現的許多祖孫或父子相傳、相繼的各類專業世家或文化世家,慢慢形成“家文化”,使家庭成員“天性”亦離兇趨吉,五福(長壽、富貴、康寧、好德、旺族)臨門,人生幸福。傳承舉措主要有:
1.修家譜
幫助家庭修好家譜,傳承優秀的家文化,讓每個家庭都建立壹部屬於自己的“家譜”紀念冊,記載家庭家族的繁衍歷史,傳承祖先的家規、家訓、繼承祖德遺風,弘揚家族優秀傳統,保存家庭重要文化遺產,給子孫後代留存智慧財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清除非主流文化侵襲,純潔家庭文化傳遞血脈,固化家庭美德,最終形成新時代的家文化體系,成為壹代傳壹代的“傳家寶”,使新時代的新“家譜”走入尋常百姓家,走入海內外千千萬萬炎黃子孫的家庭。在中華大地和海外炎黃子孫中掀起尋根問祖、立業報國的熱潮,去創造比祖先更加輝煌的業績。
?2.樹家風
“家風”是精神、文化層面的東西,屬於意識形態範疇,還可稱之為 “家庭文化”。作為“文化”現象,“家風”跟生物壹樣,是可以遺傳的,由上壹代傳給下壹代,壹代壹代不間斷的傳遞、延續,逐步形成相對穩固的,特定的風俗、習慣、作風。良好的家風可以使家人朝積極的方向發展,不良的家風會引導家人走向歧路。家風對於家庭、家族成員發展和家庭、家族的社會形象意義十分重大。因此,要幫助家庭成員樹立家庭風範,形成好的生活、學習、工作、創業習慣,傳承良好的家教、家風,促進家庭和社會的和諧穩定。
3.揚正氣
要大力倡導和弘揚孝敬文化、慈善文化、誠信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鼓勵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正揚善、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傳統美德。開展節儉養德全民行動和學雷鋒誌願服務。積極參與和開展文明家庭創建活動,挖掘和整理家訓、家書文化,用優良的家風家教培育青少年。重視保護和發展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