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銃炮的產生階段

銃炮的產生階段

元代(1271壹1368年)是中國古代銃炮的創始期。在此之前,非金屬質的早期管形火器已有壹百多年的發展史,1132年宋人陳規制成長竹竿槍;1232年金人創制飛火槍;1259年壽春府發明以巨竹為筒,發射“子窠”的突火槍。金屬管形射擊火器便是在此基礎上進壹步發展而誕生的。

現知中國古代金屬銃炮的最早實物是元代制品,數量極其有限,全為銅鑄。其中有壹件刻有銘文“至順三年二月吉日綏邊討寇軍第三佰號馬山”,此銃1935年發現於北京房山雲居寺,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元至順三年銃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最早的金屬銃炮。 第壹,嚴格的制度,促進了銃炮質量的提高。

經過元明之際的血火洗禮,朱元璋極重視火銃這種新式武器,視之為神器,洪武初年不許各地自造,而統由中央的寶源局鑄造,分發各衛、所使用。寶源局本是鑄錢機構,這也體現了早期銅銃制造與傳統青銅冶鑄技術的密切關系。中國軍事博物館藏洪武五年銅碗口銃,銘“水軍左衛進字四十二號大碗口筒重二十六斤洪武五年十二月吉日寶源局造”。各地舊藏和新發現的洪武八年以前的銅銃還有幾件,銘文格式完全相同,反映了當時造銃已有嚴格的制度。

隨著統治範圍擴大,新衛、所不斷增置,火銃需要量越來越大,集中制造日益困難。約在洪武十年,明廷便將造銃權力下放,各衛(或府)、所可以直接制造。1971年內蒙古托克托縣出土洪武十年銅手銃,銘“鳳陽行府造重三斤八兩監造鎮撫劉聚教匠陳有才軍匠崔玉洪武十年月日造”。現存還有不少洪武十年至十八年的銅銃,皆衛所制造,銘文中均無銃的編號,但絕大多數銘有監造、教匠(或教師)、軍匠(或習學軍匠、習學軍人)三級或其中二級人名。物勒工名,以考其誠。 第二,銃炮的品種有所創新。

明初銃炮的主要品種仍是手銃和碗口銃,但已發展出新品種。1972年河北寬城出土洪武十八年銅銃,形制類於手銃,但銃身加長,口徑增大,形體粗重,需裝於架上發射,是較早的壹件直膛銅銃。 第三,碗口銃的形制有較大改進。

中國軍事博物館藏洪武五年銅碗口銃,以及1964年山東冠縣出土洪武十壹年銅碗口銃的身長、口徑與元至順三年銃相仿,但重量超出壹倍多。這是因為洪武碗口銃管壁明顯加厚,能耐更大的膛壓。另外,洪武碗口銃的口部更為外敞,藥室更加隆起。 第四,銃炮趨於大型化。

這體現在手銃銃型的基礎上發展出直膛銅炮以及碗口銃的管壁加厚、重量增加。更有甚者,1988年山東蓬萊營子裏村出土兩件洪武八年銅碗口銃,壹長61、口徑26厘米,重73千克,銘“萊州衛萊字七號大炮筒重壹佰貳拾斤洪武八年二月日寶源局造”;壹長63、口徑26厘米,重73.5千克,銘文格式全同,自銘“重壹百二十壹斤”。這是明初銃炮大型化的標誌,兩銃銘文也是現知中國古代以“炮(炮)”來指稱重型金屬管形射擊火器的最早之例。

  • 上一篇:釘子創意設計寓意
  • 下一篇:長輸管道工程項目的研究?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