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長城 村落 古寨……壹路西行 賞京西古道之壯美

長城 村落 古寨……壹路西行 賞京西古道之壯美

京西之美

美在西山的山、美在永定河的水

美在京西古村落世外桃源的怡然

美在紅色聖地的革命情懷

美在京西古戰場上的千古滄桑

……

2020年北京市文化和 旅遊 局針對

西山永定河文化帶開發設計

10條精品線路

每條線路都風光旖旎 獨具特色

本期,我帶您探訪古道文化線路

壹起聆聽 歷史 足音

峭壁古道之旅—石佛嶺古道徒步線路

線路壹、1日遊

主題:穿越京西石佛嶺 品味古韻與人文

線路亮點:

l 石佛嶺古道是迄今為止保留最完好的壹段古道之壹,位於王平鎮境內的東石古巖村,古道穿村而過。

l 當年駝隊、馬幫行走的蹄印深刻清晰,蹄窩密布保留完好,是難得的遠古印記。

l 此段古道上還有四塊摩崖石刻,其中壹塊碑額上有三尊石雕佛像,石佛嶺由此得名。

l 路雖平坦,但外臨絕壁,令人目眩,下面即永定河及近代門板(門頭溝至板橋)鐵路,今昔對比更能顯示出古道的地理位置之重要。

線路設計:

三家店村—琉璃渠村—牛角嶺關城—韭園村—石佛嶺—東石古巖村

景點推薦:

線路1 琉璃渠村

琉璃渠村坐落於京西明珠永定河畔,該村三面環山、壹面臨水,依山傍水,景色迷人。該村 歷史 悠久,建於公元1264年,自建村始,該村就與琉璃結下了不解之緣,琉璃的窯火燃燒了700余年,壹直生生不息、薪火不斷。琉璃渠村是中國皇家琉璃的生產基地,目前村裏有三家琉璃瓦廠仍在經營琉璃事業,延續著琉璃產業的發展。古村至今保存有完好的傳統村落的空間形態。村東口的過街樓,建於清乾隆二十壹年(1751年),是北京唯壹壹座黃琉璃頂清代過街天橋。村內保存有規模完整的琉璃廠商宅院、西山大道古道遺址以及數十套清代民居院落等建築文物。

線路1 牛角嶺關城

西山大道上的重要關口牛角嶺關城,位於王平鎮韭園村東的山嶺上,如今是妙峰山鎮與王平鎮的重要分水嶺。明清時期,這裏是宛平縣捕衛南鄉與王平口巡檢司的分界處。作為當年西山大路上自東向西的第壹隘口,牛角嶺關城建在兩山坡對峙的地方,扼守著當年古道的要沖。如今的關城,只留下壹道殘存的城門洞和極少的文字機傳說。穿過關城,古道繼續向遠處延伸……

線路1 牛角嶺關城蹄窩

作為京西軍事要塞,牛角嶺關城自古以來馬幫駝隊絡繹不絕,軍事通行、商旅來往、民眾進香,皆由此而過。如今我們在牛角嶺關城外面,仍能看到300余個蹄窩,最深的將近30厘米。這些蹄窩都是當年來來往往騾馬留下了的印記,記載著曾經的輝煌和艱難。銘於石上的 歷史 ,終成不巧的豐碑。

線路1 韭園村

京西王平鎮韭園村坐落在九龍山腳下,由東落坡、西落坡、韭園、橋耳澗四個小山村組成。據傳說,過去這裏的人們主要以種植蔬菜為生,尤其以種植韭菜而聞名,因此而得名韭園。村子裏還擁有三義廟、碉樓、京西古道、馬致遠故居、牛角嶺關城等人文景觀,村內建築在百年以上的古院落多處。

線路1 石佛嶺古道

石佛嶺古道是京西古道上,迄今為止保留最完好,相當經典的壹段有明代修路碑的古道。穿越東石古巖村而過的古道,至今還保留有四塊摩崖石刻,其中壹塊碑額上有三座石佛雕像,石佛嶺由此得名。從摩崖碑往東走,即可以通過稱之為“石門”的道路,隨後路途平坦,但是外側卻是令人目眩的絕壁,下面就是永定河和近代門板(門頭溝到板橋)鐵路,今昔對比更能顯示出古道的地理位置之重要。

線路1 東石古巖村

石佛嶺古道穿村而過的東石古巖村,村落順應山勢而建,古道將村落分為南北兩部分,稱曰“南院”、“北院”,古道南側設置泄洪溝,古道兩側聚落形勢明顯,村落沿主街呈帶狀展開,體現著北方山區傳統村落的格局特色。其村莊和古道結合極其緊密,村莊沿古道依次建設,古道在東石古巖村王平口附近是最驚險的壹段,是珍貴的 歷史 環境資源。

l 特色餐飲

韭園村

韭園村為京郊著名的綠色生態村,壹年四季有櫻桃、核桃、柿子等各種果類,柴雞、柴雞蛋和各種野菜味道也不錯

韭園醬菜

門頭溝韭園醬菜以山泉水澆灌的純天然有機蔬菜為原料、講究腌制時令、采用純天然古法手工腌制,口感更是鮮香脆。

l購物

琉璃渠村

以該區國家級非遺“琉璃燒造技藝”為基礎,通過與設計、 科技 、市場相結合,改良傳統琉璃燒造技法,利用文創企業在設計、研發、渠道等方面的優勢資源,開發壹系列琉璃文創產品。如九龍壁書檔等。

//////////

品讀滄桑之旅—關溝古道徒步線路

線路二、1日遊

主題:品讀關溝古道 尋山間七十二景 悟百年滄桑變遷

線路亮點:

l 關溝古道上關城眾多,南起南口、北至八達嶺,在長達四十華裏的溝谷中,修築有南口城、居庸關城、上關城、水關城和八達嶺城,關城道道、重兵把守,構成了屏護京師的最後壹道重要防線。

l 清代開始實行懷柔政策,講究民族交往,南北和睦。從那時起,古老的關溝烽煙漸熄,取而代之的是南北通商、駝鈴聲聲,演繹了壹曲邊貿往來的繁榮景象。

l 四十裏關溝古道,自然景點眾多,兩側崇山壁立,中間澗溪穿流,奇峰異石遍布,溝坡植被豐茂,可謂景色壯麗,風光優美。歷代的文人墨客穿行此地,都被這絕佳的風光傾倒,出口成章,吟誦了許多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詩詞佳句。

線路設計:

岔道古城—八達嶺城—青龍橋火車站—彈琴峽—三堡火車站—上關城—穆桂英點將臺—居庸關城—居庸關雲臺—東園火車站—南口古城

景點推薦:

路線2 岔道古城

八達嶺城北面的岔道古城,早在明代時候開始修築,歷經三十余年建成,整個城呈不規則長方形,中間略鼓,兩端略縮依山勢而建,北部城建在半山之上。整個城東西510米,南北寬185米,為船形。全城總占地面積約8.3萬平方米,城墻高8.5米,由石條城磚、石灰、泥土築成。城上設有馬道,外側宇墻設垛口、望孔、射口,南城墻有烽火臺2座。城墻的建造分兩個時期,早期是內夯土,外用石塊加白灰砌築,而晚期又在原城墻外用條石和磚砌築。

地址:延慶區八達嶺關城西北八達嶺鎮岔道村

路線2 八達嶺城

八達嶺城建在關溝北口,始建於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正德十年(1515年)邊墻向東西延伸,隆慶三年(1569年)撤掉舊邊墻,重建磚石結構可以兩面禦敵的空心敵臺長城,就是如今看到的八達嶺長城。“北門鎖鑰”是八達嶺城的本門,頂部為長方形敵臺,長20.8米,寬15.1米,面積314.8平方米。四面築宇墻垛口,下面券高大的門洞,城臺兩側30-40米遠各建有敵臺壹座,與長城相連。北門鎖鑰門額為萬歷十年(1582年)重修城臺時所嵌。 地址:延慶區G6京藏高速58號出口 開放時間:旺季(4月1日-10月31日)6:30—19:00;淡季(11月1日— 次年3月31日)7:30—18:00 門票:普通票:40人民幣 (4月1日—10月31日 )、普通票:35人民幣 (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

路線2 望京石

“望京石”在八達嶺東門外公路南側,壹塊裸露的大花崗巖石,長15米,寬3米,高1米,北面刻有“望京石”三字。原為金望京寺的壹部分,昔人曾建樓於石上,說清晨日出從山隙可以遠望京師,後寺樓俱毀,只留下此石。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陰歷七月二十壹,八國聯軍破紫禁城,慈禧太後攜光緒皇帝外逃,七月二十二路經此處,太後曾站在石頭上遙望北京城。

路線2 八達嶺水關長城

水關長城是明長城的遺址,由抗倭名將戚繼光督建,距今已有四百余年的 歷史 。此段長城建於險谷口,由水門箭樓長城呈“V”字形,順應山勢而行,如巨龍似鯤鵬展翅欲飛,箭樓即是敵樓,同時兼具水門功效,次建築方式在沿線長城中極為罕見,故名水關長城。 地址:延慶縣八達嶺鎮石佛寺村 開放時間:旺季(4月—10月)6:30—17:00;淡季(11月—次年3月)7:30—16:30 門票:40元

路線2 彈琴峽

彈琴峽是五桂頭山洞東側壹條花崗巖峽谷,溪水在谷底亂石中流淌,發出有節奏的響聲,加上峽谷的回音,遠聽猶如彈琴聲。後來修建京張鐵路時,展寬路基,彈琴峽谷已無。僅在崖壁上鐫刻有清道光年間,江南河道總督麟慶宦遊覽關溝時,題寫的“彈琴峽”三個大字。

路線2 上關

上關位於八達嶺南17裏,距離今天居庸關8裏。這裏是居庸關的南關門,因為在軍都縣界上,也叫軍都關。北齊置納款關於此。隋、唐、五代、遼、金、元的居庸關均置在此。明永樂二年(1404年),重建上關城,周長285丈,名之曰上關門。修築京張公路此關被毀,已無人煙。上關南河東邊有壹塊巨石臥在山溝,高3米,石上平面約50—60平方米,石頭的側面刻有隸書“仙枕”二字,俗稱“仙人枕”。石頭上還有28個大小洞眼,傳說是穆桂英曾經在此搭建帳篷時,留下的篷桿眼,當地講穆桂英當年大破天門陣時,曾在此點將分兵,因此這裏又被叫做帳篷臺或者穆桂英點將臺。

路線2 居庸疊翠

居庸疊翠在居庸關東南疊翠山,壹層山巖、壹層松柏,巖松疊襯,蔚為奇觀,是居庸關七十二景之最。金章宗欽定燕京八景之壹。清乾隆皇帝為此賦詩兩首,並親筆題寫“居庸疊翠”四字,鐫碑立於居庸關南8裏大道旁,抗日戰爭期間修建公路時,被埋於路基之下。

路線2 雲臺

居庸關雲臺位於昌平區南口鎮居庸關村二壹六省道居庸關長城內,雲臺全部用大理石砌成,其浮雕是元朝藏傳佛教雕塑作品中最重要的壹件,規模宏大,內容復雜,雕琢細致,包括了喇嘛教中的各種天神,壹些具有象征意義的動物、龍、雲等造型,是元代石雕藝術中的傑作。 地址:昌平區南口鎮居庸關村二壹六省道居庸關長城內

路線2 居庸關

居庸關是長城沿線上的著名關城,被稱為長城三大關城之壹,沿山而建,城樓上掛有“天下第壹雄關”的匾額。景區山下是居庸關景區廣場,這裏有壹座石門,名叫雲臺,是壹座白石結構的藏傳佛教建築珍品,內部有菩薩像,漂亮獨特。關城門口處購票後進入景區,景區內有關帝廟、疊翠書院、表忠祠、豐裕倉等多個人文景點,供奉著古代的名人也記載著居庸關的 歷史 ,旁邊還有壹座小湖,可以壹壹參觀拜訪。

地址:昌平區南口鎮居庸關村216省道

開放時間:旺季(4月1日—10月31日)8:00—17:00;淡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8:30—16:00

門票:成人票:40人民幣;學生票:22.5人民幣 (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周壹—周日);成人票:45人民幣;學生票:25人民幣 (4月1日—10月31日 周壹—周日)

路線2 南口城

南口城位於昌平城西10公裏,燕山與軍都山連接處,20公裏關溝峽谷南口,故以南口為名,與八達嶺南北相對。南口城是居庸關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北口相對,起到鞏固居庸關的作用。其位置選擇在關溝兩側山脊逐漸消失的地段設城,盤查過往行人,阻止沖關之勢。南口城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前人有“北方有事,南口必先受兵”的精辟論斷。

l 特色餐飲

居庸關 養生 宴

火鍋內加入冬瓜桶,桶內配置 養生 配料,涮制肉食、蔬菜,上味清香獨特,再配有燉菜、涼菜,主食更是多樣,其中五色餃子、豆沙包、菜團子。

岔道古城農家樂

可以品嘗到正宗的綠色食品,山野菜、野蘑菇、柴雞蛋、自制豆腐、本地核桃仁等。

//////////

尋蹤香道之旅—陽臺山妙峰山香道

線路三、1日遊

主題:四百年古香道 尋蹤金頂妙峰山 且看幽香何處來

線路亮點:

l 古香道是京西古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從陽臺山到妙峰山的妙峰山香道中北道,由於其 歷史 上屬於帝後進香走的道路,而更加著名

l 中北道將西山中基座著名的山峰和森林公園進行了穿插,同時對於徒步愛好者來說,這也是壹條入門級線路

線路途經:

北安河—鷲峰國家森林公園—陽臺山自然風景區—金仙庵—金山泉—妙峰山古香道—妙峰山澗溝村—妙峰山金頂

景點推薦:

路線3鷲峰國家森林公園

鷲峰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大西山風景區中部,在北清路的西盡頭,是距離京城最近的國家森林公園之壹。公園自然環境優美,山勢陡峭,山峰林立,山石神形兼備。遠望鷲峰,山巒上的兩座峰相對而立,宛如壹只俯沖而來的鷲鳥,栩栩如生,由此得名。鷲峰中心景區擁有始建於遼代的鷲峰山莊,明代天順五年的普照寺、明代正德六年所建的秀峰寺,鹹豐九年的響塘廟以及1929年我國自行建造的第壹座地震臺等多處文物古跡。

地址:海澱區蘇家坨鎮秀峰寺路5號 開放時間:淡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08:00—17:00;旺季(4月1日—10月31日)07:30—17:30 門票:淡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10元/人;旺季(4月1日—10月31日)15元/人

路線3陽臺山自然風景區

陽臺山森林覆蓋率達94%,杏樹名木就占51%,景區中林木茂盛,古樹眾多,是京郊最佳的日出觀賞地之壹。山中分布著許多名勝古跡,既有以盤山古道聞名的鷲峰森林公園,又有千年古剎大覺寺,在主峰妙高峰下,還有保存得很完整的清朝醇親王墓。入春之後,陽臺山的杏花、桃花、梨花、蘋果花、櫻花次第開放,遠近高低盡是花。以“古寺八絕”聞名的大覺寺內,百年玉蘭玉潔香濃,壹幹壹花剛勁俊逸。 地址:海澱區北安河鄉境內 開放時間:4月—11月7:30—17:00;12月—次年3月8:00—16:00。 門票:10元

路線3 金仙庵

金仙庵又稱金山寺,始建年代不詳。據傳為金章宗西山八院之金水院。明成化年間重修。20年代,中法大學第三農事試驗場曾建於此,現寺前公孫樹林即為當時所植。抗戰時期,寺被日軍焚毀。解放初期,在原址上又復建了部分房屋。金仙庵坐西朝東,有殿三進,分為前、後兩院。前院有山門、前殿,分別供奉彌勒佛、釋迦牟尼佛。南北兩側建有配殿及配房,後院建有正殿(玉清殿)及南北配殿。前院兩側原各有跨院,現僅存遺址。現有山門殿、正殿及南北配房數十間,格局基本完整。

路線3 金山泉

位於北安河的金山泉為京師西山名泉之壹。泉水分別從庵東面臺階下面兩個古代石砌水池上的石雕龍口中流出,泉水質量非常好,含微量元素高,不含水堿,當地人燒水的水壺用了幾年壹點水堿都沒有。泉水的流量據說每天有三十噸左右,每天都有許多人來為裏背水,很多是乘公*** 汽車 從豐臺區、朝陽區甚至通州區來的。

路線3妙峰山古香道

妙峰山金頂娘娘廟是數以萬計的善男信女們心目中的聖地,吸引著半個中國範圍內的信奉者來此朝頂進香。其中從北安河啟程,途經陽臺山到達妙峰山的香道被稱作中北道。這條香道沿途基本上是大塊厚石板鋪就,規格較高,加之有鷲峰及數座著名寺廟,是香客最多、氣氛最熱烈的古香道,也是自然景觀優美、人文景觀眾多的觀光路線。據說從明代開始,妙峰山下澗溝村的村民進城和山外人進山就開始走此道。到了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太監劉誠印出資重修,成為便於行走的是石板道。而民間傳聞,是安德海為了慈禧太後進香所修,因為耗資巨大,又被稱為“金階”。

路線3妙峰山森林公園玫瑰園

從妙峰山古香道的中北道,翻越陽臺山就可以下到十裏玫瑰谷。漫山遍野的玫瑰便展現在您的眼前。相傳這是500年前栽植的玫瑰,隨著歲月的推移,玫瑰花大量繁衍,便隨山勢起伏而向外延伸,逐漸形成獨具特色的千畝玫瑰園,在華北堪稱壹絕。妙峰山最迷人的是它的金頂玫瑰,在我國北方極為少見。在妙峰山海拔800米以上的臺地、緩谷中,聚集了大量玫瑰,特別是主峰東南的澗溝村壹帶尤為興旺。妙峰山的玫瑰園面積達數百公頃, 歷史 悠久。

地址:門頭溝區妙峰山森林公園

路線3妙峰山風景名勝區

妙峰山是京西壹帶上香祈福的熱門去處,也是徒步和騎行愛好者的天堂;主要景觀是娘娘廟、玉皇頂和主峰頂,都位於金頂區域。遊覽順序壹般是從娘娘廟—玉皇頂—主峰—回香閣,這也是道觀裏上香的標準順序。每年農歷4月,山頂娘娘廟會有上百場傳統節目表演,還會有施粥、布茶、舍饅頭等活動。每到秋天,漫山遍野紅葉繽紛。妙峰山觀賞紅葉的最佳時間為每年10月中下旬到11月初。妙峰山盤山路上會經過壹處玫瑰谷景區,每年5月左右可以觀賞和采摘玫瑰花。 地址:門頭溝區002縣道丹建路妙峰山風景區 開放時間:08:00—17:00 (1月1日—12月31日 周壹—周日) 門票:40元(1月1日—12月31日 周壹—周日)

l 特色餐飲

玫瑰花椒雞翅

玫瑰谷盛產玫瑰也盛產花椒,口味異香、醇厚不慎麻辣,用玫瑰谷泉水和花椒泡制的燒烤雞翅,味道鮮美,獨特令人胃口大開、百吃不厭,花椒雞翅燒烤是當地特產。

l購物

妙峰山

玫瑰油:玫瑰花花瓣經過蒸餾制造出的高級香料,妙峰山玫瑰花非常好看,花瓣厚、味香,是加工香精的好材料,用玫瑰花加工的玫瑰油比黃金還貴。同時還有其他的玫瑰花紀念品推出。

//////////

京西祈福之旅—京西潭柘寺古香道徒步線路

線路四、1日遊

主題:燒香祈福潭柘寺 探幽揭秘門頭溝

線路亮點:

l 位於門頭溝區的潭柘寺,始建於西晉,是北京最早的寺廟之壹,故有“現有潭柘寺,後有幽州城”的說法。同時這裏北京重要的佛事活動場所之壹,所以圍繞著潭柘寺生成了許多的香道,也成為了京西古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l 本條線路選取了從圈門開始的香道,在當年叫做門潭古道。這裏距離潭柘寺很近,全長只不過三四公裏,許多當年的達官貴人都是通過這條道前往潭柘寺的。同時,這條路沿途經過圈門、天橋浮、桑峪村這些古村落也使得徒步不再孤單。

線路設計:

圈門—三店村—天橋浮—峰口庵—桑峪村—潭柘寺

景點推薦:

路線4 圈門

圈門位於門頭溝路的西盡頭, 因黑河溝上架起的壹座過街樓(風雨橋)下方有券洞而名。圈門被稱為“門頭溝之源”,門頭溝,就是“圈門前頭有條溝”的意思。圈門橫跨在溝上,這條溝是橫嶺至大峪的泄水溝。圈門之上建有過街樓,樓上供奉著文昌帝君、關帝和藥王孫思邈。過街樓也是門頭溝最著名的標誌性古代建築。京西古道自西向東穿過了過街樓的“券洞”就算進入了通往北京的大路,所以人們就把這稱為門頭溝之門,門頭溝的名字便由此而來。圈門的窯神廟是北京現存唯壹的窯神廟,如今被開發為窯神廟公園,供大家參觀、休息、納涼。

路線4 天橋浮村

圈門往西有座天橋浮,原是京西古道的壹道關卡,玉河古道從橋下經過。橋西是天橋浮村,橋東是向下陡坡,原是玉河古道。橋上的三義廟據傳明朝萬歷年間就有了,廟裏供奉的是三國時期“桃園三結義”的劉、關、張三兄弟。天橋浮過街樓,石砌門洞,高兩米,寬三米,進深五米。洞口上刻有“天橋浮”三個大字,洞口外有影壁。因村前門洞如橋,上可行人而得名。還有句話也形容天橋浮,“見橋不走橋,走橋不見橋。”意思是道路從橋上過,不易察覺,因為與過街樓壹起。

路線4 峰口庵

峰口庵是京西古道上壹處已經荒廢了的古代關卡,據估計至少有1000年 歷史 ,大概建於金國海陵王時代。峰口庵海拔大概800米以上,從圈門到峰口庵山路大概要2.5個小時。從峰口庵向西北方向可以爬上九龍山頂峰,海拔大概1000米左右,山上風景宜人,有壹片讓人仿佛置身仙境的高山草甸。從山上俯視北京,能見度好的情況下可以把北京城盡收眼底。目前峰口庵是壹處經常被驢友光顧的野外徒步穿越路線中的中轉地,很多驢友途經此地都在此歇腳。

路線4 桑峪村

桑峪村,承載著北京人類發祥地的 歷史 。這裏在11萬年前便有了人類的生活痕跡,也就是“北京人”從周口店遷移到此的蹤跡,可謂 歷史 悠久。這曾經是壹個以煤致富的村子。站在山頂可以俯瞰整個村莊,壹片紅色的民房掩映在青山綠樹叢中,天主教堂高高的尖頂孤傲地矗立著,早在元朝時期,天主教便傳入了這裏,村民大多都信奉天主教。路遇的村民會微笑致意或熱情引路,源於他們信奉的與人為善的教義。漫步在村中幽靜的小巷,古老的房屋,門樓、影壁、木雕擦肩而過,周圍寂靜得沒有壹絲雜音,偶爾飛過天空的幾只鳥兒劃破壹絲空氣,只有那壹磚壹石、壹草壹木在默默地述說著多彩的 歷史 。年復壹年,日出日落,春華秋實,即使經過了戰火的洗禮和世事的變遷,桑峪村依然保持著淳樸安詳的面貌——都市人向往的田園。

路線4 潭柘寺

建於西晉的潭柘寺,蓋因寺後有龍潭,山上有柘樹,民間以此稱之。作為北京城最早的寺廟,有著“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的稱謂。甚至當年的姚廣孝建造紫禁城時,太和殿就是仿造潭柘寺的大雄寶殿而成。潭柘寺建築之莊嚴,布局之宏偉,規格之宏大,京城上下,無有可比者。

地址:門頭溝區潭柘寺鎮潭柘山下 開放時間:8:00—16:30 門票:55元

l 特色餐飲

天橋浮村

龍浮山莊以特色農家飯菜為招牌,水源均來自龍潭天然山泉水,餐廳內長期恒溫,冬暖夏涼。山莊內具有現代化 娛樂 設備,數字影院、卡拉ok等。

遊走西山古道

目光所及是厚重的 歷史 和傳奇

壹路向西 風景美如畫

接下來,讓我們敬請期待第二期

走進西山 走進紅色文化

END

  • 上一篇:金山詞霸最簡裝又全面的版本在那下啊?
  • 下一篇:除了我們中國以外,還有哪些國家在使用筷子吃飯?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