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1] 》是中國最早的壹部詩歌總集,先秦時期稱《詩》,又稱《詩三百》或《三百篇》,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詩歌.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音樂上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其中“風”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國風,***壹百六十首;“雅”主要是朝廷樂歌,分大雅和小雅,***壹百零五篇;“頌”主要是宗廟樂歌,有四十首.表現手法主要是賦、比、興.“賦”就是鋪陳(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就是比喻,“興”就是啟發.《詩經》思想和藝術價值最高的是民歌,“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伐檀》、《碩鼠》、《氓》就是“風”的代表作. 《詩經》對後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成為我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當今世上流傳的詩經,則是毛亨、毛萇所傳的毛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