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陜西的飲食作文(精選3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陜西的飲食作文1中國人自古註重“天人合壹”、“以和為貴”以及餐飲以食表意、以物傳情的特點,使得中國傳統的美味佳肴都“食出有門”。如以味道治國的合陽人伊尹,將飲食的“色、香、味、形”與治國相融合,才有了“治大國若烹小鮮”之說。孔子的《論語》中有“二不厭、三適度、十不食”的論述。時至今日仍具有極高的理論指導性。唐朝的陸羽認為茶文化在中華飲食文化中的地位幾乎與酒文化等量齊觀,他曾遍訪名茶產區薦評品第,又精研泉水,評定品級。清人袁枚的《隨園食單》是他五十多年的人生經歷匯集而成,是中華飲食文化的壹個重要參考。
歷史上陜西的地位在全國很高,西安地區的飲食是烹飪技藝的領導者,是飲食文化的奠基者,壹千二百多年占據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頂峰。和、禮、雅正是我們陜西食文化的根基和內涵。全世界只有中國認為文化始於飲食,《禮記禮運》很明確地說過:“夫禮之初,始諸飲食。”中華文化的“禮”與我們當今說的“文化”意思大致相同。古人早就認識到飲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本源。《荀子禮論》也說“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不爭。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儀。”古人用“禮”提升了文明,對落後民族就有了同化力,這就是中華文化的壯大過程。後來,孔子也說“禮之用,和為貴。”這個“和”又是中國烹調的本質,甚至是代稱。《國語鄭語》中有“以他平他謂之和”。 此外,以西安為中心的陜西飲食還體現了“雅”,“雅”就是從物質層面到精神層面的升華,在漢賦唐詩、載歌載舞、鐘鳴鼎食中獲得壹種審美享受。
古人的智慧在於將烹調理論與治國平天下相提並論,以小見大,將飲食提升到文化的高度。以上這些認識都是在以陜西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時代產生的,所以我們可以確定的說,西安及至陜西地區的飲食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文化的'。
以西安地區為中心的陜西,其飲食對亞洲壹些國家,尤其是對日本的飲食文化也有壹定影響,而且處處都體現了“和、禮、雅”的作用。大約在貞觀四年至昭宗八年的260多年間,日本先後向中國正式派遣了16次使團,大批日本留學生和學問僧隨同使節來到中國學習,其中就有專門學習制作菜點的“味僧”。中國也先後多次派遣使節和僧侶到日本去進行文化交流和傳教,比較突出的是鑒真和尚東渡時所攜帶的食品及烹調方法的傳授。據《唐大和尚東征傳》記載,鑒真東渡時不只攜帶了紅綠米、面、茶葉、胡餅、燒餅、薄餅等,隨其東渡的徒弟中,比丘尼也很多,她們大都擅長烹調,通過她們將烹調技藝傳給日本人民。《日中兩千年》壹書說,在日本,“做豆腐的人們,都把鑒真和尚作為自己的始祖,尊崇備至”。另據日本《倭名類聚鈔》說,日本平安時代,隨遣唐使來到長安青龍寺拜惠果為師的空海和尚,在學法的過程也學會了面條技術,回到日本後便把面條的制做技藝傳給他的故鄉——贊歧人民。與面條相應的餐具——筷子亦是他從長安帶回日本的。自1992年以來,空海故鄉的“贊歧面食文化研究會”幾乎年年都派人來西安青龍寺做“獻面”活動,以資紀念。至於日本現在流行的生魚片,據說也是日本派往唐長安的“味僧”依秦地“鯉魚膾”名菜演化而成的。
這個例子說明了陜西飲食文化中的“和、禮、雅”對外的影響,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體現了“陜菜的力量”。陜西在發展,陜菜在繼承和發展中前進,陜菜及陜西的飲食將再次借助文化的力量展現輝煌,將“和、禮、雅”的理念沈浸到每壹道菜中,讓世人品嘗到陜菜的真味。
陜西的飲食作文2陜西是壹片神奇的土地,從上古祖先“華胥氏”“炎黃二帝”,到“夏、商、周”“秦漢隋唐”,都與這片土地有關。這裏的美食,也是讓人流連忘返。
壹說到陜西,妳可能想到的就是古都西安。今年暑假爸爸媽媽就帶我去了西安。西安是壹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地方,又將現代化與歷史文化完美融合。整個城市洋溢著壹種古色古香的味道,還有那街頭小巷裏飄散的美食的香味。
陜西的小吃,也是有悠久歷史的。尤其是各種面食,那叫壹個絕。比如赫赫有名的褲帶面,也叫Biangbiang面。Biang這個字無法輸入電腦,壹***有57畫,關於這個字的寫法還有壹個口訣:壹點飛上天,黃河兩邊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裏走,左壹扭,右壹扭;西壹長,東壹長,中間加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個勾搭掛麻糖;推了車車走鹹陽。正宗的Biangbiang面特別香,寬度有差不多壹根手指頭的長度,所有的口感和面的勁道配合得天衣無縫,端上來油還會滋滋作響,被油潑了之後蒜的香味和辣椒面非常與眾不同的香氣完全融合,讓妳食欲大開,吃著吃著壹碗見底,還想再來壹碗!
除了Biangbiang面,我們還吃了臊子面。臊子面--顧名思義就是豬肉面,但是實際可沒那麽簡單。臊子面的特點是面條細長,厚薄均勻,臊子鮮香,面湯油光紅潤,味鮮香而不膩,其中含配菜有豆腐、雞蛋等。色、香、味俱全,既好看又好吃。
西安的名小吃中,羊肉泡饃也是其中之壹。西安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羊肉泡饃館,有名的沒名的數不勝數,酒香不怕巷子深,妳順著飄香就壹定能找到好的店。它烹制精細,每壹塊肉都煮得很熟,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食後回味無窮。羊肉泡饃的名氣特別大,歷史上出名還有壹個關於宋太祖趙匡胤的有趣的傳說,現在它已經成為陜西美食的“總代表”,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呢。
“鍋盔像鍋蓋,面條像褲帶,辣子壹道菜,碗盆不分開,不坐蹲起來,帕帕頭上蓋,房子壹邊蓋,秦腔吼起來”,陜西八大怪中有五個是關於美食的,不親身體驗和品嘗,妳感受不到其中的美!從西安回來已經快四個多月了,我們想起最難忘的華山腳下老馬家的羊肉泡饃和大唐芙蓉園旁的福茂源陜北鐵鍋羊肉還會流口水。
陜西美食,等著妳去探索!
陜西的飲食作文3在,陜西為秦國治地,故簡稱“秦”,在此基礎上發祥和成長起來的古老而又年輕的飲食風味與歷史文化結合稱之為“秦食文化”,它以陜西為中心,地理位置可以拓展到整個。歷史上,因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貿易的發展,陜西,尤其是,形成眾多名勝,內外交流相當頻繁,這也帶來了陜西膳食飲饌的進步發展。
具有代表性的“秦食文化”菜譜主要由衙門菜、商賈菜、市肆菜、民間菜和清真菜等組成。衙門菜,又稱官府菜,歷史悠久,典雅厚實,如“帶把肘子”、“箸頭春”等。商賈菜則以名貴取勝,如“金錢發菜”、“佛手魚翅”等。市肆菜以等重鎮中心的名樓、名店的肴饌為主,招徠顧客,競爭激烈,如“明四喜”、“奶湯鍋子魚”、“煨魷魚絲”、“燴肉三鮮”等。民間菜經濟實惠、富有鄉土氣息,如“光頭肉片”、“肉絲燒茄子”、“葫蘆頭”等。清真菜歷經明清發展,規模初具,如“羊肉泡饃”、“全羊席”,聞名遐邇。
陜西餐飲和飲食文化葆有周、秦、漢、唐等十多個王朝遺風,特色精絕,美不勝收。借歷史與古都優勢,陜西餐飲博采精華,兼收各民族珍饈風味,集內外之薈萃,挖掘繼承歷代宮廷之技藝,以品種繁多、花色奇異、民族特色濃厚、地方風味各異、古韻而著稱。
但陜西餐飲業在其前期整體上發展比較緩慢,20世紀30年代以來,隨著通車和抗戰興起,陜西成為中國的大後方,各地遷移至的人口急劇增加,各種風味飲食也先後入駐西安,陜西餐飲業得以興盛。後來,從上世紀80年代西安逐漸成為旅遊勝地,國內外的交往日益頻繁與密切,促使陜西的餐飲業壹日千裏,跨越發展。伴隨著“餃子宴”、“小吃宴”、“仿唐宴”、“宮廷宴”等經典餐宴的挖掘面世,還出現了壹批符合各地遊客需要的創新菜,進壹步提高了陜西餐飲的知名度。
現狀——爭流競勝 異彩紛呈
早在唐代,西安(古稱長安)就是全國最大最開放的城市,是全國餐飲和飲食文化的中心。唐代大詩人有:“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於饑饞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 壹詩。其實,詩中的“胡麻餅”就是我們今天吃的。
燁燁華章,名品飲食千古蘊藏。流傳於陜西的各式小吃,不論是宮廷的、民間的,數量龐大,做工精細,深受中外人士的歡迎。陜西人在挖掘、整理、保留這些傳統餐飲的同時,又給它增添了新的內涵。如把傳統的各式各樣的餃子和小吃組成使人眼界大開的餃子宴、小吃宴、仿唐宴、宮廷宴。在這裏,人們吃的不僅僅是幾碟菜肴,而是在品味文化與傳統,感受歷史脈絡和民族風情。
清真菜在中國的菜系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陜西以牛羊肉泡饃為代表的清真餐飲近年來更是獨領風騷,西安的老孫家、同盛祥等,則是聞名遐邇的美食店,成為各地遊客的口福之地。
餐飲業是壹個多面發光的鏡子,打理順暢,不僅能帶來最直接的消費,而且對拉動農業、食品加工業以及解決就業等社會問題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大力發展餐飲業,弘揚“秦食文化”,業已成為陜西經濟發展和促進旅遊業的壹大亮點與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