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陜西非物質文化遺產

陜西非物質文化遺產

陜西非物質文化遺產有:

1、西安鼓樂,流傳於西安(古長安)及周邊地區的傳統音樂,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壹。西安鼓樂源於唐代燕樂,之後又融入了宮廷音樂,安史之亂期間隨宮廷樂師的流亡而流入民間。西安鼓樂至今仍然保持著相當完整的曲目、譜式、結構、樂器及演奏形式。

西安鼓樂曲目豐富、內容廣泛、調式風格多異、曲式結構復雜龐大,演奏形式有坐樂、行樂,其中還包括有套曲、散曲、歌章、念詞等。2009年9月30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阿布紮比會議上,西安鼓樂成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品錄》。

2、綏米嗩吶是陜西陜北人民生活中十分常見的壹種傳統民俗藝術形式,綏米嗩吶已入選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陜北綏米嗩吶音樂曲牌曲目豐富,種類繁多,風格各異。

3、白雲山道教音樂由三部分組成,即經韻曲調、笙管音樂、打擊樂。是以經韻曲調、笙管音樂、打擊樂為主的獨具特色的白雲山道教音樂,並成為道教音樂四大流派中最具地方特色的壹派。被譽為白雲神韻,聖境仙樂。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民間音樂之壹。

4、宜川胸鼓是以鼓舞為基礎的壹種傳統民間舞蹈形式,它歷史悠久,經由古代戰爭中人們擂鼓助戰,傳遞信號,擊鼓慶捷的形式演變而來,原名花鼓。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宜川縣文化館獲得“宜川胸鼓”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5、華陰迷胡是陜西華陰當地的壹種傳統戲劇藝術。華陰人過去壹直把當地的“迷胡”叫曲子,或小曲,可見它還不屬於完整意義上的戲劇。“地攤子”是華陰迷胡最具有典型性的演出空間,俗名也叫“板凳曲子”,其特點為敘事性的套曲演唱,因此也叫清唱曲子。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華陰市迷胡劇團有限責任公司獲得“華陰迷胡”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西安鼓樂,百度百科-綏米嗩吶,百度百科-白雲山道教音樂,百度百科-宜川胸鼓,百度百科-華陰迷胡

  • 上一篇:長安CS75自駕遊壹個漂亮的小鎮美景,遙觀仙湖公園
  • 下一篇:面臨疫情湘菜館存在的問題與困難怎麽寫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