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來
相傳張仲景任長沙太守時,常為百姓除疾醫病。有壹年當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藥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後,正好趕上冬至這壹天,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饑受寒,耳朵都凍爛了。
原來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裏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張仲景回到家,求醫的人特別多,他忙的不可開交,但他心裏總掛記著那些凍爛耳朵的窮百姓。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壹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
張仲景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是總結漢代300多年臨床實踐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和壹些祛寒藥材在鍋裏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藥的病人。每人兩只嬌耳、壹碗湯。
象征意義
餃子,在中國不僅僅是壹種美食,還蘊涵著中華民族文化,是每家平時的美味小吃,更是在大年三十晚上必備的食物,表達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訴求。
餃子是在農歷新年和冬至等節日的重要食品,也是中國北方省份全年食用的主要食物之壹。餃子通常由碎肉和蔬菜餡料包裹成壹片薄生面團後包好密封。包好的餃子可以拿來制作成蒸餃、煎餃或湯餃。
擴展資料
餃皮也可用燙面、油酥面、雞蛋步或米粉制作;餡心可葷可素、可甜可鹹;制熟方法也可用蒸、烙、煎、炸等。葷餡有三鮮、蝦仁、蟹黃、海參、魚肉、雞肉、豬肉、牛肉、羊肉等,素餡又分為什錦素餡、普通素餡之類。餃子的特點是皮薄餡嫩,味道鮮美,形狀獨特,餃子的制作原料營養素種類齊全,蒸煮法保證營養較少流失。
中國各地餃子的名品甚多,如廣東用澄粉做的蝦餃、西安的酸湯水餃、衡水的豬肉白菜餃,上海的鍋貼煎餃、揚州的蟹黃蒸餃、山東的高湯小餃、沈陽的老邊餃子、四川的鐘水餃等,都是受人歡迎的品種。
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紅糖、花生、棗和栗子硬幣等包進餡裏。吃到如意、吃到紅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吃到錢幣則是財源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