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青花發色演變史

青花發色演變史

青花發色演變史

壹、唐代

唐代青花,屬於是青花瓷的濫觴期。此時青花瓷不多見,且多構圖簡單、發色較深,整體工藝尚未成熟。通過對揚州出土的唐青花瓷片來看,當時的青花料色偏濃艷,筆觸帶有結晶斑,為低錳低鐵含銅鈷料,大概是從中西亞地區進口的鈷料。唐青花紋飾可分為兩個大類,壹是中國傳統花草,以石竹、梅花多見,另壹類,是典型的阿拉伯紋樣,可見唐代青花瓷主要供外銷。

二、宋代

青花瓷於唐代初創後,並沒有迅速發展起來,宋代青花瓷存世量依舊稀少。目前為止,我們能見到的宋青花只有兩處塔基遺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宋代青花瓷有的較濃、發黑,有的輕柔淡雅,在裝飾技法上,宋代青花既有釉下彩,也有釉上彩,釉上青花大多有暈散現象。此時的青花瓷應該是使用了本地鈷料,與唐青花並無直接延續關系。

三、元代

成熟的青花瓷出現在元代的景德鎮。元青花使用的青料,可分為國產料和進口料兩種:國產料為高錳低鐵型青料,發色偏青藍偏灰:進口的蘇麻離青料為低高鐵類鈷料,呈色青翠濃艷,像藍寶石般的鮮亮,並帶有鐵銹斑痕。當時“瓷石+高嶺土”的二元配方,使青花器造型厚實飽滿,釉色乳濁感強。

四、明洪武

洪武朝所用的青料以國產料為主,青花發色有的淡藍,有的泛灰,淡藍者還會出現暈散現象。

五、明永宣

永宣年間的青花瓷器呈現出較高水平。此期所用青料以進口蘇麻離青為主,其特點為料色濃艷、線條暈散,且多見“鐵銹斑痕”,此外這壹階段選用的國產青料,發色也相當漂亮。該朝還創燒出器型端莊、緊胎潤釉、發色明媚的經典器物無數,像是纏枝壓手、菊瓣雞心杯、寶相臥足等都為經典,開創了中國青花瓷的黃金時代。

六、明成弘

成化年間,進口青料已然耗盡,國產平等青料日漸興起。這種鈷料含鐵量少、含錳較多,使燒制出的青花發色柔和淡雅、藍中閃灰呈色穩定,總也透著股水墨畫風格。

七、明正德嘉萬

此期多使用回青料,這是壹種高錳低鐵類鈷料,其呈色穩定、純正、料色青幽泛紫,其單獨使用則渾散不收,所以匠人也會將其與清雅的“石子青”混合使用。萬歷中晚期,青花瓷也會使用石子青或浙料,以呈現淡描青花。

八、清康熙

康熙朝時間跨度長,器物類型豐富,工藝水平高超。此期多使用浙料和珠明料,浙料是壹種低鐵低錳的鈷料,發色青翠;珠明料發色明亮純正,翠幽藍,且此時匠人們分水功底之強,能在青花瓷繪中展現五個色階,達到墨分五彩、層次分明,值得壹提的是,康熙青花中的神品壹壹翠毛藍,就是采用上等的珠明料燒制的。

九、清雍乾

雍乾時期,景德鎮官窯青花器均采用浙料,其色重則濃艷,色輕則淡雅,又有元子,紫料,天青等品種,其中又以雍乾這會兒采用的“元子”為上。這壹時期,青花器想要模仿明永宣青花之感,無奈進口青料早已耗盡,無法呈現“天然”的結晶斑,匠人便手動抖點,以筆墨造就人工鐵銹斑痕。

十、清嘉慶

嘉慶青花基本承襲乾隆遺風,從器型到紋飾都和乾隆相差無幾,雖然制作嚴謹,但是缺乏創新之力。嘉慶青花使用國產浙料繪制,呈色大多深藍濃艷,略有暈散。嘉慶後期,部分花色調出現黑暗、淺藍和飄浮的現象。

十壹、清光緒

光緒朝的青花瓷壹度中興,該朝官窯壹大顯著特點,就是仿康熙、乾隆青花瓷,優質的仿品已接近或者達到康乾水平,但大部分作品任帶有光緒特點。光緒青花發色主要有四種:淡藍清新浙料用於繪制官窯高檔次器、明麗純藍的青料用於繪制仿古瓷、鮮艷帶紫的洋藍是典型的光緒發色,它漂浮、暈散,用來繪粗瓷的是藍中帶灰的料色。

十二、民國王步

青花大王王步先生,十分講究青料與瓷釉的色澤,他所使用的青料多由自己配制,壹般來說,青中微帶藍黑,給人以莊重、渾厚、寧靜之感。

  • 上一篇:陜北米脂窯洞建築裝飾?
  • 下一篇:音樂話題作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