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韓服是韓國的傳統服裝,近代被洋服替代,壹般只有在節日和有特殊意義的日子裏穿。女性的傳統服裝是短上衣和寬長的裙子,男性以褲子、短上衣、背心、馬甲顯出獨特的風情。白色為基本色,根據季節、身份,所選用的材料和色彩都不同。
2、韓國有各種飲食,由於其過去處於農耕社會,因此從古代開始主食就以米為主。韓國飲食與各種蔬菜、肉類、魚類***同組成。泡菜(發酵的辣白菜)、海鮮醬(鹽漬海產品)、豆醬(發酵的黃豆)等各種發酵保存食品,以營養價值和特別的味道而聞名。
3、韓國現代音樂大致可分為民族音樂和西洋音樂兩種。民族音樂又可分為雅樂和民俗樂兩種。韓國的戲劇起源於古代中國,主要包括假面具、木偶劇、曲藝、唱劇、話劇五類。其中假面具又稱假面舞,為韓國文化象征,在韓國傳統戲劇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4、元宵節和春節、中秋節並稱韓國三大傳統節日。韓國的正月十五叫“正月大望日”,意為“望滿月”。韓國人在正月十五吃由糯米、高粱米、紅小豆、黃米、黑豆等雜糧制成的五谷飯,祈願新的壹年五谷豐登。此外,韓國人當天還要吃花生、核桃、松仁、栗子等堅果,喝“清耳酒”。
擴展資料
20世紀90年代末,韓國提出了“文化立國”戰略,從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視傳統節日文化的保護、傳承和振興。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即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也隨著漢文化的傳播很早就傳到了朝鮮半島,成為韓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並傳承至今。
1967年“江陵端午祭”就被韓國政府批準為國家級第13號“重要無形文化遺產”予以保護,每年吸引國內外大量遊客參與和觀光,同時也使人們從中了解韓國的民俗風情。2005年11月25日,由韓國申報的“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在傳統節日文化的保護方面,韓國註重立法先行。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韓國經濟還處在起飛前夜,韓國政府就開始著力進行傳統民族、民間文化的搜集和整理。在壹大批民俗文化學者的倡導和參與下,1962年韓國頒布了《文化財保護法》。
百度百科-韓國
人民網-韓國首爾舉辦民俗活動慶祝元宵佳節
人民網-韓國:不遺余力保護傳統節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