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龍舟競渡
順德龍舟競渡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全縣各鄉堡都興行劃龍船,現今市博物館尚存康熙年間杏壇北水村“壓盡群龍”石匾。
龍舟分遊龍和賽龍兩種:遊龍體積大,裝飾美觀,稱龍船,重在遊弋展示服飾旗鼓助興;賽龍體積小,稱龍艇,從三橈至十五橈不等,重在競劃速。
2、龍舟說唱
龍舟說唱是壹種民間說唱藝術。
起源於清代,20世紀50年代前流行於縣境及廣州方言地區,以順德腔為正宗。
藝人多在茶樓,鄉渡和分村大榕樹下賣唱。
手持壹具木雕小龍船作道具,胸前持小鑼小鼓。
邊唱邊敲,內容多為諧趣故事及平安祝頌語。
3、觀音開庫
正月廿六的“觀音開庫”是順德民間壹個特別的民俗節日。
其中較有名的是容桂白蓮公園觀音堂的觀音開庫和龍江紫雲閣、龍山觀音閣的觀音開庫。
據傳某年正月廿六子時,壹位青年上山拜觀音,只因廟宇信眾擁擠不堪,便靠在山坡壹側休憩,夢見觀音借給自己壹筆錢做生意而發財,醒來已是夜裏子時,後來他果真發了財。
人們便將該青年做夢之日奉為觀音開庫日。
4、鑼鼓櫃
鑼鼓櫃是用花縷木做成的亭轎式可擡動的木櫃,上面雕刻著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裏面裝有用作吹、拉、彈、奏、擊的各類樂器,以櫃為單位組成壹個演奏班底。
鑼鼓櫃的演奏盛行於清朝康熙年間,以杏壇、均安兩地最為有名。
5、龍江燒大炮
燒大炮是過去順德農村民間活動之壹,源於廟會。
而其多在當地鄉廟神庭期間,在廟前臨時搭建竹柵來進行,美其名為酬謝神恩,賀庭祈福。
燒大炮在龍江民間是難得的盛事,也極為講究。
根據了解,龍江燒大炮從明末清初就已經存在並從清代中期開始盛行至今。
擴展資料
順德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擁有八音鑼鼓、香雲紗染整技藝、龍舟說唱、人龍舞四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陳村花會、廣繡、勒流龍眼點睛、均安關帝出遊等多項省、市、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5順德水鄉民俗文化節集中展示順德豐富的傳統民俗項目。
充分融合嶺南水鄉文化和非遺民俗文化,旨在引入區內更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力量,為順德打造壹個具有“嶺南水鄉”和“非遺民俗”的鮮明地方特色的大型品牌文化活動,提升順德文化產業的競爭力和輻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