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性養護是相對於傳統養護(矯正性養護)而言的,現在大多數公路養護是傳統意義上的養護,傳統養護是指壹般在公路設施出現明確病害或已部分喪失服務功能的情況下,再采取相應的功能性或結構性恢復措施。而預防性養護是指公路養護部門在路基、路面橋涵、隧道以及其它公路設施的結構良好或病害、損毀發生初期,即對其進行養護,延緩公路病害、損毀的發生或進壹步的擴大從而達到延長公路使用壽命、保持公路完好率,提高公路質量和服務水平降低公路壽命成本,延長中修或大修期限目的的作業方式。傳統養護與預防性養護有區別,顯然傳統養護模式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種條件下的養護帶來的兩個方面的問題,壹是公路設施出現病害後,對其服務功能的影響,導致了社會使用成本的增加;二是錯失了公路設施在病害剛出現時可能通過適當處治措施防止或延緩病害發生、發展的時機。而預防性養護則是壹種全面的全方位的養護模式,強調的是治早治小、及時主動養護、超前養護動態養護,是壹種全新的公路養護理念,是改變傳統的養護觀念和習慣,在公路路況良好或是病害發生初期,即對其進行養護,不讓病害向更深層次發展,從而達到延長公路使用壽命、保持公路完好、提高公路質量、降低公路養護成本的目的。它是“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及全面、科學、及時、經常性養護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