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雪糕全身潔白,無任何另外的點綴,沒有果肉,沒有堅果碎,也沒有巧克力脆皮,就是壹種樸實到極致的冰棍。但是,它的味道卻毫不遜色,濃郁清爽,令人回味無窮。
我去網上搜了下“香冰涼”,看是否有它的圖片。圖片沒找到,卻發現壹位叫“可樂貓叔叔”的網友貼出的當年雪糕包裝袋上的廣告詞:“雪糕吃四方,還是這裏香。用心細品嘗,還是香冰涼。”
真是勾起無限回憶啊!這位網友記憶力真好,想必對香冰涼也很是懷念。如果讓我想這廣告詞,我還真不壹定能想全,或許給我提醒第壹句,我可以接下去吧。
其實,麥子在尚未成熟到壹片金黃時,也是壹種絕佳的美味。此時麥穗還是綠的,但麥粒卻已顆顆飽滿。折下壹個麥穗頭,把麥粒剝出來放在手心,既可以壹粒壹粒地細細咀嚼,也可以壹把放入口中感受那青蔥又濃郁的麥香,潤潤的,彈彈的。
不過,最美味的吃法當屬烤著吃。怎麽烤呢?基本上家家都有燒柴火的竈臺,在做完飯火星未滅時,把從麥田裏折來的壹把麥穗頭埋進柴灰裏,幾分鐘後扒出來,那種烤過的麥香便飄滿了農家小院。這個時期的麥子,可以說是賞賜給孩子們的零食。
芒種前後,當麥穗全都變得金黃,便又是壹年麥收時,恰巧壹年壹度的高考也在這時如約而至。自從離家讀大學,我再也沒經歷過家裏的麥收。如今的麥收有聯合收割機助力,變得方便快捷,時間大大縮短,基本上壹天之內搞定,也基本不需孩子們參與。
想想自己也算是見證了農村麥收方式的發展史,從用鐮刀人工割麥,到簡易收割機,再到大型聯合收割機。所用時間越來越短,所需人力越來越少,自然也少了壹種味道。
如果讓我做壹個選擇,是早生幾年麥收時節幫大人幹活,還是晚生幾年麥收不需自己參與,那我壹定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因為有趣呀,因為它讓我的童年更加歡樂無窮、豐富多彩呀。
我很慶幸自己早生了幾年,那時收割機還未盛行。每年的麥收對於我來說,也是壹件大事情。因為在小孩子的世界裏,壹年到頭,好像也沒幾件大事。
每年麥收那段時間,總會打亂平日的生活,但我竟有壹種小期待和小興奮。麥收可是個持續的體力活兒,這期間的後勤工作基本上是由奶奶負責的,我們家和大伯家都去奶奶家吃飯。
通常,壹大家子人會選擇通行便利的壹塊麥田作為麥場,其它田裏的收割後都運過來,在麥場進行傳統的脫粒、揚麥、裝袋。
烈日下幹農活體力消耗極大,我們小孩子常被安排從家裏往地裏送燒開的飲用水,有時太重了,就倆人擡著,有說有笑,壹路走去。當時還蠻喜歡這差事,有壹種“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豪感。
麥收時節,常有賣雪糕的在田間小路上穿梭,騎個自行車,後座馱壹個白色的泡沫塑料箱。幹活又熱又累的時候,賣雪糕的叫賣聲頓時讓人充滿希望,別管叫賣聲如何,在當時那個情境下,絕對勝似天籟。
有時,我們會直接騎車去附近的雪糕廠買,不僅更劃算,種類也更多,但總少不了香冰涼。就像人在十分饑餓的狀態下,會覺得食物格外美味壹樣,幹累了在麥場旁邊的樹蔭裏休息壹下,來上壹根雪糕,也會覺得格外愜意,瞬間幹勁十足。
除了送水、買雪糕,小孩子能幹的活兒還有撿麥穗。麥收時,麥穗已經變得幹而脆,割麥子時總會有壹些麥穗頭直接掉落到地面上,大人們來不及撿。夏天的早晨相對涼爽,有時我會在腰間系上壹個DIY的棉兜子,去自家麥田裏撿麥穗頭,還真挺多。
之所以說自家麥田,是因為真的有人去別人家的麥田裏撿,特別是壹些上了年紀、比較閑的大媽,有些人還可能是鄰村的。這些麥穗頭如果不撿,很快就會生根發芽,成為之後玉米地裏的雜草。
有壹年麥收時,我還小,大人們去地裏幹活了,我就在奶奶家裏待著。那天突然下起了冰雹,以前從未見過這架勢的我,竟然……嚇哭了……擔心這冰雹萬壹穿透屋頂直接砸下來怎麽辦……曾祖母陪著我,等到冰雹停了,我也不哭了,就好奇地出去撿冰雹了。
大人們在地裏那麽空曠的地方,自然不好躲,還好麥場裏有麥稭垛,可以掏個洞暫時避壹避。那天,大人幹活戴的竹制的遮陽帽好像有的被砸出壹個洞。
麥收期間最擔心的就是下雨,因為這意味著麥收時間要延長,本來已經曬幹的麥粒可能又變潮了,也就不能及時裝袋了。
不過,這麽多年來,大家也早有經驗,會隨時關註天氣,也會備上足夠大的塑料布,壹看情況不對,馬上把麥子蓋上。北方夏天的雨往往來得快,下得急,來去匆匆。
麥收過後不久,地裏很快就是壹片綠油油的玉米苗了。因為玉米長得比較快,所以有這麽壹種說法:夜晚在地裏可以聽到玉米生長的聲音。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能聽到,因為自己從來沒試過。
多年以後,我夏天在家時也買到過香冰涼,遺憾的是,再也不是那個味道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