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馬場道的歷史

馬場道的歷史

馬場道所在地域原是天津老城東南的壹片沼澤窪地,散落著壹些窩棚式的簡陋民居。馬場道始建於19世紀90年代,位於原英租界內,因通達坐落在佟樓以南的原英國賽馬場而定名,迄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天津租界的賽馬活動雖然開始於1863年,但是始終沒有壹個象樣的賽馬場。英租界董事長德璀琳在擔任賽馬會會長和秘書長之後,憑借其與李鴻章的私人關系,非法得到了今佟樓以南“養牲園”的200多畝土地,修建了壹座新的賽馬場,並從英租界的米哆士道(今泰安道)按自然走向修築了壹條通向賽馬場的道路,這就是今日馬場道的前身 。

這個賽馬場在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中被毀。1901年,英租界當局對,對舊有的道路進行了翻修,並且對賽馬場進行了重建,其中包括壹個木結構的看臺;同時將以前形成的由租界通往馬場的道路正式翻修,並且開始用Race Course Road,即馬場道命名。這座木結構看臺壹直使用了24年,直到1925年春天,才為另壹座新建的混凝土看臺所取代。經過兩次重建,天津的英商賽馬場無論是跑道也好,其他設施也好,在遠東地區都是壹流的。馬場道是天津租界地名中,唯壹沿用至今的路名。

1903年,天津英租界進行大規模推廣,獲得馬場道及其北側大片土地,天津英租界工部局於1919年至1926年結合海河清淤工程對該區域進行填築並使之成為適合城市建設的用地。1926年,馬場道也由土路先後改建為石渣路和柏油馬路。此後,兩側迅速形成大片高級住宅區,綠化良好,建築風格屬於各種不同的歐洲式樣。1943年,日本占領天津後,馬場道改稱興亞二區7號路。1946年,天津市政府光復,復稱馬場道,期間曾短暫改名為“海寧路”。

解放後,賽馬場改為工業展覽館。南京路至天津幹部俱樂部的壹段改為了馬場道。泰安道至今南京路段的馬場道改名為浙江路。1951年10月,第壹屆華北地區物資交流會曾在這裏舉行,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蒞臨參觀。現在,這裏已建起壯麗的天津自然博物館。

1961年,馬場道中間的綠化隔離帶拆除。2000年4月,天津市人民政府對馬場道進行全面整修,整修包括:重修路面、更換路燈、供排水和供氣城等管道,整修大陸兩側的建築物外立面。

  • 上一篇:韓國人在短道速滑是強項,他們都獲得過哪些榮譽?
  • 下一篇:黃酒是怎樣釀造出來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