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馬來西亞有什麽戲曲

馬來西亞有什麽戲曲

對於中國民俗和地方戲曲而言,馬來西亞是壹個非常獨特和有趣的海外國家,其華人人口比例僅次於新加坡。在這個特殊的移民社會裏,曾經先後流傳著早期來自中國的地方戲曲劇種。

馬來西亞華語戲曲來源於中國,它是華族文化認同的象征符號.長期以來,華語戲曲在馬來西亞上演,沿用的是中國鄉間演戲的世俗通例.在社會文化功能方面,華語戲曲的演劇活動在彰顯其最重要的宗教功能的基礎上,其"娛人"的世俗功能也得到了發揮.這種特殊的演劇活動,體現的是壹種狂歡精神,具有原始性、全民性和反規範性的特征,從中顯示出華語戲曲在馬來西亞這個國度特殊的生存狀態.

潮劇登上馬來亞半島是1910年以前的事情,主要是從早期移居馬來西亞的潮人自娛自樂開始,然後逐漸發展起來。本文主要是以時間為順序,根據其演出狀況的興盛衰落,把潮劇在馬來西亞流傳和發展的歷史劃分為六個階段,力求客觀地探尋其在異國他鄉生長的軌跡。

每年的中元節,馬來西亞檳城天天有普度戲。其戲曲上演延續時間之長、場次之多、規模之大,在包括中國本土在內以及東南亞諸國家中,是最典型的。本文以田野調查為基礎,力求較為詳細地記錄檳城比較典型的壹個華人街區——立信花園山邊區暨如意苑公寓中元普度儀式和戲劇演出的境況,提出普度戲在異域其演出功能已經發生轉型的事實。

在中國傳統節日中,有部分節慶頗具戲緣,如元宵節、中元節、春節等。馬來西亞檳城的中元節移植自中國,其普度戲演出在華人社會裏具有深厚的社會文化基礎。普度戲是華人對其傳統文化的選擇、強調、傳遞和創造,除了組織華人社會的公***生活,還作為特殊的民間意識形態提供給華人族群認同的觀念、信仰需求、價值與思維模式等。

馬來西亞為來自中國的普度戲的生存提供了適宜的語境。它是全世界華人人口比例僅次於新加坡的海外國家。在這個多元種族的國家裏,檳州是馬來西亞華人政治的發源地(陳劍虹、黃賢強主編,2005:327)。檳城是檳州首府所在地,是個具有兩百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在這個面積只有293平方公裏的小島上,由於多種因素,從19世紀開始,就陸續匯集了來自中國本土的不同的方言群移民,也先後流傳著早期來自中國的地方戲曲劇種。這些劇種主要來自福建和廣東兩省,當地華人稱為福建戲和廣府戲,包括高甲戲、莆仙戲、閩劇、歌仔戲、梨園戲、閩西漢劇、粵劇、潮劇、瓊劇等。

普度戲,指的是在中元普度期間上演的華語戲曲,是中元節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之壹。中元普度是華人社區每年祭祀活動的最高潮,華人常把中元普度稱做“慶贊中元盂蘭勝會”。檳城的中元普度在馬來西亞中元節中是最熱鬧、最典型的。普度分為公普和私普,私普壹般在華人各自的家庭舉行,而公普則以華人街區為單位,祭拜對象以面燃大士(當地華人稱為“大士爺”、“普度公”、“鬼王”)為主。大士爺通常以焦面大腹、瞪目獠牙、口吐火焰的形象出現,是金剛鬼王的造型,頭上還有壹小尊觀音本相(見圖1)。根據《法華經》慈悲觀音為了普度眾生而化身千百億的說法,觀音即現鬼王身在人間維持秩序,以教化餓鬼,也度化眾生。

檳城的普度戲在中元普度期間(從農歷七月初壹至三十)是天天有的。其上演延續時間之長、場次之多、規模之大,在中國本土以及東南亞諸國家中,是最典型的。特別是在中國本土傳統戲劇的壹片衰落聲中,檳城的這些壹直被強勢文化所擠壓的華語戲曲劇種,始終沒有泯滅其生存智慧,頑強地生長著,而且保留了更為完好、更為純粹的戲劇文化傳統。

在檳城,中元普度早先上演最多的是廣府戲和福建戲。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檳城的普度戲舞臺逐漸成了廣府戲,特別是潮劇的天下。

隨著學習戲曲的年輕人越來越少,恐怕這項文化精髓可能會慢慢的在馬來西亞消失匿跡。

  • 上一篇:那些又白又大又有勁道的老面饅頭到底是怎麽做的?真的是傳說中的老面嗎?
  • 下一篇:廣東代表戲曲劇種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