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對地質工作中礦產勘查工作發展規律的壹些認識

對地質工作中礦產勘查工作發展規律的壹些認識

王澤九 陸春榕

按通常說法,地質工作包括區域地質調查和礦產普查、詳查、勘探 ( 後統稱礦產勘查) 及其相關的科學研究。它是壹項實踐性、探索性很強和應用性很廣的調查研究工作,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它的工作對象是幾十億年前形成的龐大而繁雜的地球,只有不斷地調查研究和勘查,不斷提高和深化對地球表層和深部情況的認識,才能不斷尋找發現各類礦產資源,以適應人類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需要。基於此,加強地質工作和開展地質工作發展規律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有關地質工作發展規律有了專題研究,在此僅就地質工作中有關礦產勘查規律壹些認識進行探討。

壹、社會需求是礦產勘查工作發展的客觀規律

地質工作是國民經濟的先行,是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保證。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物質基礎,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各類礦產資源。而礦產資源的發現和開發利用離不開地質調查、礦產勘查和評價工作。正因為如此,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地質調查和礦產勘查,從而有力地推動了礦產勘查工作的發展。現代社會經濟支柱之壹的能源,目前 90% 以上是由礦產 ( 石油、天然氣、煤、鈾) 提供的; 另壹支柱———原材料,基本上都是礦產。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資源產品需求旺盛,能源和原材料價格不斷攀升,各國 ( 尤其是發展中國家) 都在加強礦產勘查工作,這是礦產勘查工作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必然趨勢。礦產勘查是壹項工作量最大、投資最多的地勘工作,世界上各個國家為獲得接續資源,實現礦業持續發展,各國的礦產勘查公司或礦業公司都在不斷地進行勘查,以發現新的礦床或新礦區。

地質工作尤其是礦產勘查工作的發展,對國民經濟建設、人民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都有深刻的影響。由於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加,社會進步對礦產勘查工作提出了壹系列新的要求。當前我國正處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面臨嚴峻的能源和原材料供給形勢,資源保證程度下降,後備資源不足,難以保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必須大力加強和推動礦產勘查工作。《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中明確指出: “集中力量加強礦產資源勘查,突出重點礦種和重要成礦區帶勘查工作,增加資源儲量”。由此可見,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必然推動礦產勘查工作的發展。在推動和加強礦產勘查工作發展的同時,要重視對外合作交流活動,重視全國和全球礦產資源成礦與分布規律的研究,力爭尋找和發現大型超大型的能源和礦產資源,以適應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對資源日益增長的需求。

二、科學研究是礦產勘查工作發展的內在規律

眾所周知,礦產勘查是地質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 或謂主體) ,與地質調查工作壹樣,是壹項充滿實踐性、探索性、科學性和創新性的研究活動,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等特點,尤其在尋找深埋隱伏礦床和那些難以辨認的大型礦床中更是如此。根據近幾十年來國內外礦床尤其是大型超大型礦床的發現過程,可以看出每壹次重大發現、突破或進展,都離不開地質科學研究和成礦理論 ( 或模式) 的指導和科學技術方法的應用。國外礦產勘查公司尤其是大型礦業公司很重視對礦產勘查工作過程中的地質科學研究,把地質研究作為礦產勘查的基礎和前期工作。這是由於礦產資源在分布上的不均衡性、豐度上的懸殊性、數量上的有限性、尋找上的探索性、勘查開發上的風險性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對此,必須重視礦產勘查中的地質科研工作。正如加拿大 BPH 礦產勘查公司的找礦地質學家所指出的,必須把科學研究貫穿於礦產勘查工作的全過程,認真研究勘查礦產的成礦規律、找礦方向,不斷提高和加深認識,是礦產勘查項目地質學家必須做的工作,是降低風險和發現各類礦產的基礎,是提高礦產勘查效益的必要途徑,也是他們的工作職責。

礦產勘查是壹項綜合性的科學技術工作,其所涉及的領域、工種、學科較多的是應用性科學。在我國,由於受體制和機制的影響,地勘單位往往重視找礦勘探工作,而忽視找礦勘查過程中的地質科研工作,這必然影響礦產勘查成果的質量,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這種情況在我們 “多學科學協作推動地質工作發展”和 “依靠科技進步推動地質工作發展”中列舉了許多事例,在此不再列述。隨著我國地勘體制改革的深化,今後地勘單位必須加強和重視礦產勘查過程中的科研工作,降低礦產勘查風險,提高找礦勘查效果。而礦產勘查是通過地質調查與填圖、采樣、物化探和坑探、鉆探等工作,研究解決有沒有礦和礦在哪裏? 能否找到具有經濟價值的礦床問題。其投入大、風險高,但成功後收益可觀,回報率很高。為此,地勘單位應根據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國內外市場變化情況,研究擬定不同時期的找礦勘查計劃,首先是擬定尋找和勘查何種礦產,這是礦產勘查工作要做的第壹步。其次是礦種確定後應研究到什麽地方去找礦探礦,即戰略選區 ( 選擇最有遠景的地區或靶區) ,這時應認真研究分析已有的地質調查 ( 或勘查) 成果、前人的結論,通過地質調查與填圖,以及物化探等工作,深入研究礦產的成礦條件和成礦規律,剖析勘查的難度和風險,對找礦勘查地區的找礦潛力做出評價。選區正確與否對有效提高找礦成功率至關重要。第三是找礦勘探選區確定後應如何去找,這個階段地勘單位或礦山企業應通過綜合研究工作,重點提出可供應用的找礦勘查模式和找礦勘查的指導思想,同時要根據成礦地質背景和相關地質情況提出切實可行的找礦勘探技術方法。最後壹步是通過鉆探工作來證實是否有壹定品位、壹定規模的礦床存在。所有這些都是由於礦產勘查工作性質及其具高風險、高收益等特點的內在因素所決定。由此可以看出,找礦和礦產勘查工作是離不開地質科學研究的。

三、科技進步是礦產勘查工作發展的技術支撐

盡管各類礦產資源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保障,但礦產勘查工作具有探索性強、風險性大的特點,屬高風險、高投入、高收益的行業,特別是對深部隱伏礦產勘查尤其如此。隨著礦產勘查深度和範圍的不斷擴展,礦產勘查難度的不斷提高,礦產勘查風險也會隨之加大。因此,今後礦產勘查工作將越來越依賴於地球物理,地球化學、遙感、鉆探等多學科方法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對礦產勘查所需的成本必將不斷增長。面對這種形勢,礦產勘查的地質科技工作者除要研究成礦地質背景外,必須充分依靠科技進步,大力開展多學科交叉融合、綜合方法與技術研究,不斷總結礦產勘查實踐中的經驗和啟示,擴大找礦視野,提高技術方法的探測水平和精度,構建壹套行之有效的地質找礦和礦產勘查思路和技術方法體系,最大限度地降低礦產勘查的風險,以最小的投入實現收益最佳化。

今後礦產勘查的難度必然越來越大,投資成本也將越來越高。為了有效地推動礦產勘查工作發展,必須不斷探索新的探礦技術方法,特別是復雜地質條件下尋找新類型礦產、深部礦、隱伏礦和難識別礦的新技術、新方法。現代礦產勘查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特別是深部探測和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已引起礦產勘查手段的巨大變革,將大大提高礦產勘查的工作效率,提高在大陸深部、深水區等尋找礦床的能力。例如,自 20 世紀末以來,全國地勘單位推廣計算機制圖技術,完成了由手工制圖向計算機制圖的轉變,這是革命性的革新,使得表述地質勘查的地質圖件質量和精度更高,更便於使用,更能提高找礦勘查水平。又如我國引進的 V8 多功能電法儀器,使得探測技術由原來的幾百米提高到幾千米。遼寧地勘局將這項技術應用於沈陽地區地熱資源勘查,打出了壹眼井深 2180 米的地熱井,掀起了沈陽地區地熱資源的勘查開發熱潮。該局在岫巖地區勘查發現壹處有望達到大型的隱伏硼礦床,主要是應用了綜合信息技術。今後找礦勘查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高分辨率遙感技術、高精度的地球物理技術和高靈敏度的地球化學技術,而這些技術綜合的成功核心是信息獲取技術。當然,任何地質找礦和礦產勘查的理論和技術方法都需要在實踐中發展和完善,靠實踐來檢驗,人們對礦產勘查的評價最終要看勘查實效,是否找到礦 ( 尤其是大礦) 。也就是說礦產勘查是科學理論與技術方法的應用的實踐,應以找到具有經濟價值可以開發利用的礦床為目標。許多事例表明,科學理論與技術方法的交叉與融合是礦產勘查的成功之路,也是礦產勘查工作發展的內在規律的必然要求。

四、堅持實踐與提高素質是礦產勘查工作發展的基本保證

礦產勘查是實踐性最強的地質學科,對其規律認識的源泉在於實踐,壹切理論、模型、準則與技術的應用,必須通過實踐的檢驗。所謂實踐包括親臨野外、直接觀測、前人數據與成果的分析或數值模擬試驗等,但最根本、最主要的實踐來自野外現場的調查、研究與觀測。應該指出的是,要堅決克服和糾正當前出現的輕視實踐、輕視野外調查,單純依靠前人數據或成果,或單純依靠某些概念進行礦產勘查工作及其規律研究的不良傾向,積極鼓勵從事礦產勘查的地質技術人員尤其是年輕地質科技人員要帶著礦產勘查的科學技術問題,深入野外觀察、研究的實踐,從實踐中檢驗假設和發現問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國內外各類礦產勘查工作實踐表明,在任何地區找礦勘查,壹般都是由面到點,由地表到地下,由粗到細的做法,往往從露頭、老硐或鐵帽等地表標誌入手,先發現淺部礦產,然後再借助物化探和鉆探工作成果,以及通過地質、物化探資料對深部成礦地質背景和各種成礦條件的深入細致分析,逐步向深部發展的過程。這就要求從事礦產勘查工作的地質技術人員,必須親自到野外去調查研究、肉眼觀察、尋找發現礦產。迄今還沒有聽過或報道過不親自去野外調查研究或探測就能找到礦產的情況。顯而易見,尋找和發現礦產往往屬於長期奮戰在野外第壹線的地質科技人員,要在礦產勘查實踐中磨煉培養出地質找礦勘查專家。

培養和提高礦產勘查的地質科技人員的素質,除要掌握找礦勘查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外,更要提高地質科技人員的找礦能力。這就要求礦產勘查的地質科技人員深入野外現場,在找礦勘查的實踐過程中,能掌握和辨認出與礦化特別是與成礦作用、成礦規律有關的各種 ( 地質、物探、化探、遙感等) 信息,認真分析、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提出有針對性、有規律性的認識,才能有把握對礦床做出有效的預測,不斷實現地質找礦和礦產勘查的新發現、新突破。礦產勘查的地質科技人員的找礦能力和素質的提高,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要經過多年野外實踐磨煉和工作積累的過程,是礦產勘查的地質科技人員所掌握的理論基礎、技術水平、實踐經驗的綜合表現。

礦產勘查技術人才的科技水平是取得找礦和礦產勘查重要成果的關鍵因素。沒有高素質、高水平的地質科技人才,就不可能有找礦和勘查工作的重大發現和突破、進展。目前我國地勘單位或礦山企業最缺的是有實踐經驗的高水平的地質科技人員,必須高度重視這個問題。中央和地方部門、礦山企業、地勘單位等都要重視地質找礦和礦產勘查的技術人才的培養,既要積極吸引在世界上有影響的找礦勘查學家或華人勘查地質人員回國參與礦產勘查工作,更要創造條件 ( 如從機制上、政策上改革及待遇改善上等) 培養中國自己的礦產勘查高級人才。對在職的礦產勘查技術人員要定期輪流培訓,更新知識,請有關專家講授地質勘查工作的前沿技術、實用技術和野外工作的基礎知識和操作程序,千方百計提高他們的科技素質和水平。尤其要在實踐中培養和造就出壹批高層次、高水平的地質科技人才,才能適應地質調查和礦產勘查工作的發展。

五、保持穩定性是礦產勘查工作發展的重要基礎

礦產資源的獲得,包括勘查和開發兩個階段。勘查在於發現礦產,開發在於利用資源; 勘查的目的在於開采資源,是開采的基礎; 勘查是開發的前期工作,沒有礦產勘查則礦產開發將是盲目的,必然成為無源之水、無木之本。因而,礦產勘查在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具有基礎性、前瞻性、長期性。其基於:

壹是礦產勘查工作具有基礎性。礦產資源是國民經濟建設的物質基礎,而礦產勘查工作是提供物質基礎的基礎性工作,必須保證礦產勘查的穩定性,如果基礎性工作不穩,則必然會影響方方面面的發展,後果將是嚴重的。20 世紀 “大躍進”、“文化大革命”期間和改革開放後地質工作體制改革的轉軌過程中,我國礦產勘查工作受到很大沖擊,出現萎縮和混亂情況,教訓是慘重的。礦產勘查工作不能因為經濟發展變化而輕易改變其穩定性。因此礦產資源的保證供給,作為國民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地質工作的主體,必須保持礦產勘查工作的長期穩定,不可隨著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短期波動或變化,而在政策上隨之擺動。

二是礦產勘查工作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前瞻性。礦產勘查從發現、普查、詳查、勘探到提供開采是壹個相當復雜的科學發現過程,探索性強、風險性大。據了解,探明壹個大型金屬礦床,壹般需要經過 5 年以上的時間,有的甚至更長,國內外壹概如此。同時,從探明資源儲量到投入基建開采,還需要 2 ~ 3 年時間,真正構成壹個大型固體能源或礦物原料供應基地,從前期勘查到開發利用需要 5 ~10 年時間,因此,必須充分認識礦產勘查工作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前瞻性,不可等到某種礦產資源短缺或礦山出現資源危機了,才去加強礦產勘查工作。否則,將嚴重影響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三是礦產勘查工作具有長期性。地質找礦和礦產勘查是壹種探索性工作、壹個不斷探索的過程,許多礦床都是地質科技人員堅持不懈、鍥而不舍、全心投入、專心鉆研、用心找礦勘查才發現的。礦產勘查投資大、風險高,找礦成功率取決於對成礦地質背景和成礦規律的正確認識,而這種認識是經過較長時間工作探索後積累和總結起來的。有些礦產尤其是大型礦產甚至要經過幾上幾下,反復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後才能發現。因此,礦產勘查工作自身的性質決定了它不僅要有穩定和精幹的勘查隊伍,而且還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可能有所發現,作出貢獻。

礦產勘查工作壹般都要經過區域地質調查、區域物探、化探勘查等基礎地質調查,並不斷總結成礦地質背景和成礦規律,通過運用各種探礦工程手段,邊揭露、邊研究、邊總結,不斷提高認識,才能探明地下礦產資源。而且,即使發現了礦化線索,從中真正能找到具有工業價值的礦床所占的比例也很小。所以礦產勘查工作必須堅持長期性、穩定性,才能獲得找礦效果。無論從地區、專業、人員組織等方面都要有壹個長期穩定性,才有可能成功。新中國成立以後,經過 50多年的艱苦努力,我國礦產勘查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基本保證了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但自 20 世紀 90 年代末,我國開始出現了保有礦產資源儲量的負增長,多數大宗礦產資源的消耗量已超過了增長量,許多大中型礦山也出現了資源危機的狀況。因此,我們必須充分認識礦產勘查工作的基礎性、前瞻性、長期性和穩定性,積極推動礦產勘查工作能夠長期穩定地發展。

六、宏觀調控管理是礦產勘查工作發展的機制支撐

在礦產勘查開發領域,礦產資源的主管部門要做的工作很多,但對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工作的宏觀調控、管理是首先要做的壹項重要工作,也是礦產勘查工作發展的重要條件和機制支撐。

1. 適時調控礦產勘查部署和礦產資源供應總量

要根據國內外市場變化趨勢和社會經濟發展對資源需求情況,對礦產勘查工作部署和工作重點適時進行調控。如對國內緊缺或急需礦產資源,要加強對商業性礦產勘查工作的鼓勵力度,積極推動地勘單位或礦山企業走出去勘查開發礦產資源,運用資源供應政策調控某些行業 ( 如鋼鐵、水泥、電解鋁等) 的過度投資; 采用有效措施控制和保護我國優勢礦產 ( 如鎢、錫、稀土等) 資源的勘查開發,為子孫後代和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儲備資源; 加強礦產勘查開發管理秩序整頓,加快資源整合,重點調整大中小型礦山比例,清理違規小礦山,培育和發展大型礦山企業,提高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集中度,增強地勘單位和礦山企業的競爭力。

2. 加強礦產勘查開發各個環節的調控管理,努力實現礦產資源的綜合勘查、綜合評價、綜合開發和綜合利用

首先政府要加大基礎地質工作的調查研究與投入,降低礦產勘查風險,為礦產資源勘查工作服務並提供可信的基礎地質資料,以提高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技術經濟水平,促進資源綜合勘查和綜合利用水平的提升。要立足於地勘單位、礦山企業進行科學的勘查開發,加強礦產資源綜合勘查評價,即以勘查壹種礦產為主,對與其***伴生礦產進行全面勘查和評價,以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各種礦產資源。對資源危機礦山,特別是大中型礦區,要運用現代找礦理論和先進技術方法,加強礦區深邊部和外圍的綜合勘查和評價,擴大資源儲量; 對圍巖、尾礦也應進行適當評價,探索和評價其工業利用的可能性。我國在礦產勘查開發中,經過多年投入和基礎性先行的反復試驗研究後,對煤矸石發電、制磚、低品位礦石堆浸等技術已基本成熟,可以滿足二次資源開發利用的需要; 從廢液、煙塵中回收稀散元素的技術達到較高水平。現在需要將這些帶有***性的先進技術努力推廣下去,提高我國資源綜合勘查、開發、利用的整體水平。

3. 加強地質信息服務,推動礦產勘查工作的發展

信息是當代科技進步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礦產勘查工作的基礎。因此,要加強地質信息服務,不斷提高公益性地質工作水平,尤其要提高重點成礦區 ( 帶) 的區域礦產普查評價與預測水平,為礦產勘查開發提供基本條件和信息保證。加快建立礦產綜合勘查、綜合評價、綜合利用信息與情報網絡服務系統。這個系統不僅要為領導部門決算服務,更為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為地勘單位、礦山企業服務,向他們提供先進的科技信息和管理信息,不斷推動礦產勘查工作持續發展,提高礦產資源綜合勘查、綜合評價和綜合利用水平。與此同時要積極組織科普活動,啟動輿論和宣傳手段,廣泛開展資源國情、礦情和發展循環經濟的宣傳教育,普遍提高公眾的資源意識、環境意識和節約意識,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宣傳礦資源綜合勘查、綜合評價、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的先進典型和經驗。

4. 構建礦產資源管理新機制,推動礦產勘查工作有序健康發展

加快培育礦產勘查的主體市場,事關民生的行業壹般都需要大型或骨幹的企事業單位擔當 “領軍”職能,地勘行業或礦業也是如此。對此建議: 壹是必須集資本與技術優勢於壹體,盡可能實施礦產勘查與開發壹體化; 既要明確國有地勘隊伍在國有資本運營中的主體地位,又要鼓勵礦山企業與地勘單位聯合投資創建新型的企業組織,按照現代化企業制度與規則進行運作; 同時,國家采取必要的稅費政策,限制壹次性礦權交易行為,鼓勵勘查開發壹體化的新型企業做大做強。二是要建立與完善公益性與商業性兩大地質勘查基金體系,政府運作的公益性基金,不以盈利為目標,對獲得成功項目也只進行成本回收;對市場運作的商業性基金,可完全體現盈利的本性,面向社會進行開放式融資。與之相配合,積極探索體制改革轉軌階段,地勘企業事業單位融資與社會投資的現實可行途徑。此外,還要建立礦產綜合勘查、綜合評價和綜合開發利用的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改革和完善礦產資源稅費的征交辦法,建立地質生態環境的補償機制。

參 考 文 獻

中國地質學會 2000 年中國地質研究會. 1999. 中國地質工作發展戰略. 北京: 地質出版社

中國地質學會 21 世紀中國地質研究分會. 2005. 中國地質改革與發展. 北京: 地質出版社

中國礦業聯合會. 2007. 中國礦業循環經濟論壇論文集. 北京: 中國大地出版社

劉益康. 2007. 神眼之光———商業性礦產勘查. 北京: 地質出版社

孫樞等. 地學與社會. 2004. 濟南: 山東教育出版社

  • 上一篇:餐飲VI設計詳細步驟是什麽
  • 下一篇:黃酒是什麽酒 主要的原料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