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中的後妃鞋子當然是很講究,很精美了,但是那種小腳鞋,就是摧殘女子的產物,雖然很華麗,看起來卻感覺很壓抑。
壹、纏足的陋習
纏足是中國古代壹種陋習。是用布將女性雙腳緊緊纏裹,使之畸形變小。壹般女性從四、五歲起便開始纏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後方將布帶解開,也有終身纏裹者。纏足開始的時間有夏禹、商代、春秋戰國、隋、五代、宋等多種說法。有學者考證,纏足開始於北宋後期,興起於南宋。元代的纏足繼續向纖小的方向發展。明清時期纏足進入鼎盛期。纏足之風蔓延至社會各階層的女子,不論貧富貴賤,都紛紛纏足,但不纏足者也不在少數。
清朝被推翻後,孫中山正式下令禁止纏足。到了五四運動時期,纏足更成為各派革命運動和激進分子討伐的對象,陳獨秀、李大釗等人都曾撰文痛斥纏足對婦女的摧殘和壓迫。新中國成立後,纏足惡習被徹底廢止,中國的婦女才得到了徹底的解放
清朝雪青色緞繡竹蝶紋馬蹄底鞋。
二、清朝各式各樣的女子鞋子
馬蹄底鞋也叫花盆底鞋,取形似之意。這雙鞋鞋底更高,高達18厘米;它更華美,做工精巧,鞋底四周釘綴彩色料石。此鞋為清宮內務府造辦處制作,原屬後妃所有。
清朝月白色緞繡竹子元寶底鞋。
鞋底高10.9厘米,以木材為料,外裱飾壹層白色棉布,棉布外以貼綾方法堆貼花卉紋,色彩鮮艷奪目。鞋面由湖色緞和藍色緞連綴,繡有竹葉紋和盤長紋,鞋頭繡有如意雲紋,這些紋樣都是平安吉祥的意思。
清朝紅色緞繡花卉高底鞋。
滿族有削木為履的風俗,鞋底都是取料於木材,並裹以白色棉布,最高可達25厘米。照片中這雙鞋鞋跟高17厘米,鞋面鮮艷,以五彩絲線繡有各種花卉,裝飾精美。這些鞋子看著漂亮,穿著不舒服。
前面照片所展示的鞋子,都是滿族女性的式樣,這張照片體現的是清朝漢族女性鞋子的式樣。由於漢族女性普遍裹小腳,她們所穿的鞋子也很特別。
清朝黃緞地彩繡動物花果紋小腳鞋。
這雙鞋子的長度只有10厘米左右,正與小腳被稱為?三寸金蓮?的說法相合。小腳鞋的鞋底為木質,彎曲如弓,所以也叫?弓鞋?。這種鞋子是纏足陋習的產物,給女性造成了深重的身心痛苦。?
清朝紫色緞繡花小腳鞋。
根據這雙鞋的大小,我們也可以推斷穿鞋的人所承受的痛苦。小腳女性行動很不方便,所以有?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說法。
晚清三位年輕女子合影。
請註意她們所穿的鞋子,與以上所有款式都不同。這三人顯然沒有裹小腳,很可能是福建、廣東壹帶的客家人。客家女性沒有裹小腳的習俗,她們穿什麽款式的鞋子呢?
清朝登雲履,與上圖女子所穿為同壹款式。
此類鞋子的前部通常會有雲頭裝飾,所以叫登雲履。這種款式明朝就有,清朝時期主要流傳在東南沿海省份女性群體中。跟馬蹄底鞋和小腳弓鞋比起來,登雲履穿起來舒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