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直接投資是對外間接投資的對稱,指的是壹國國際直接投資的流出,即投資者直接在外國舉辦並經營企業而進行的投資。
對外直接投資的意義:
1、通過在工業發達、技術先進的國家和地區收購企業或購買股份,直接經營或參與經營管理,可以吸收其中的先進技術,學習有效的管理經驗和方法,這有助於提高國家的整體技術水平,提高企業經營的效率。
2、中國壹些傳統加工產業的國際市場已面臨飽和,亞洲金融危機使中國的出口增長速度大幅度下降。企業進行對外投資,不僅可以避開壹些國家對中國產品所設置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帶動國內原材料、輔助材料、半成品以及成套設備的出口。
3、通過投資於國外資源性行業,能合理有效地利用國外的自然資源,彌補國內資源的短缺,促進國內經濟發展。
對外直接投資的現狀:
隨著中國與海外合作的頻繁開展,我國的境外投資也得到快速發展,居發展中國家首位。我國境外投資合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十壹五”期間,對外直接投資年均增速達到34.3%。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累計3823億美元,居發展中國家首位。
對外直接投資的目的:
1、收入動機
吸引新的需求來源。壹個公司經常會發展到其增長在本國受到限制的階段,可能的原因是激烈的競爭。進入有超額利潤的市場。假如行業內的其他企業證實在其他市場可以取得超額收益,跨國公司也許會決定到那些市場上銷售。
利用壟斷優勢。如果企業擁有其競爭對手所不具有的各種資源和技能,就有可能變得國際化。對貿易限制做出反應。由於過多出口商品到其他國家會損害當地就業形勢,當地政府往往對進口做出限制。而對外直接投資能夠促進就業,這也是壹種防禦策略。
2、成本動機
從規模經濟中充分受益。試圖為其主導產品拓展新的市場領域的公司因規模經濟而提高其收益和股東財富。利用國外的生產要素。各國間的勞動力和土地成本會有很大的不同,跨國公司常試圖在勞動力和土地價格相對便宜的地方設立生產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