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林嫂的婚姻,可謂是充滿悲哀與傷感的。她想要與兒子過日子,還有希望。卻偏偏在春月兒子被狼叼走了。她想貞潔生活,可生活卻給她深深的打擊。在婆婆的冷嘲熱諷中,她在魯鎮的生活也充滿崎嶇。祥林嫂的悲劇是三綱五常中的夫權和神權,以及族權所導致的。那些為才子佳人寫下的風花雪月,看似有些空幻了。
還有單四嫂子,本來與兒子安安穩穩的生活,生活似乎充滿了光和希望。幻想著兒子可以長大成人,補貼家用,她也平平安安的安度晚年。可命運總是無情的,她的隔壁卻是壹處是非之地,鹹亨酒店裏的地痞無賴嘲笑著,挖苦著,變相欺負著這對孤兒寡母。在兒子生病時,他們粗魯的非禮,是對封建女性的侮辱。可她又有什麽辦法呢?是可以抄起家夥,打他們。還是躺在地上,死攪蠻纏。這些似乎,都行不通。最終,兒子也死於病傷。他們好像也沒有消停,只是依舊的淫詞艷曲飄蕩在勢力的魯鎮。單四嫂子除了受到夫權的控制,還受到了鄉野地痞的侮辱。
愛姑的命運似乎好多了,她沒有村人的欺負,卻受到了丈夫的背叛,丈夫的壹封休書,似乎宣告了二人愛情的結束。但二姑是具有反抗意識的,她鬥爭但最後,只是得到了壹筆錢,可以幫助她緩沖壹下生活。在那個年代,她接下來會怎麽度過呢?是如同祥林嫂還是單四嫂子悲慘的活著,還是淹死在眾人的唾沫星子中。
新式婚姻似乎是完美的。可魯迅卻給出了不同的答案。涓生和子君的愛情是脆弱的。沒有物質的愛情就是壹盤散沙,不用風吹,走兩步就會散的。子君這位女子實在是太感性了,她的婚姻是以愛情為基礎的,可愛情這種虛幻的東西,又怎麽會成為基礎的呢?涓生愛得是壹位談著易普生主義,具有浪漫理性和自由的新女性。可面對生活的壓力,經濟的緊張,涓生卻改變了對子君的看法。認為子君是壹位外表自由,內心卻為世俗所累的人。婚姻是需要靈魂契合的人來維持的。感情的夠豐富,內心的夠強大才是不二法門。他們最終的婚姻,是壹位傷感,壹位逝世結束的。這種愛情,實在不如二姑。畢竟,二姑起碼體面的離開丈夫的家。而子君呢?在涓生的冷眼中,在對情人的失望中,去向了這廣大的土地中。
無論是傳統的婚姻,還是新式的婚姻。都充滿了悲傷。可真正的婚姻是怎麽樣的呢?是需要有法律的保障。是需要二人之間的相濡以沫和靈魂契合。更是需要建立在壹定的物質條件下。
我聯系到當前形式,夫妻之間多壹些信任,少壹些猜忌,多壹些***同話題,少壹些以自我為中心。多壹些長遠考慮,少壹些斤斤計較。婚姻或許是人們得不到滿足,內心的需要吧!就讓這需要不是給人以悲傷,而是給人以相護促進向前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