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半天的課,搞清楚了關於課題研究中的兩個問題:
關於核心概念的界定。
在對核心概念進行界定時,需要把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說清楚。對於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壹直都是壹種很模糊的認識,心裏想想仿知道怎麽回事,實際讓說的時候卻說不出來,至少是說不清楚的。
概念的內涵越多(大),外延就越小。
所謂概念的內涵,就是指對概念的特征的描述。特征描述的越清楚,即對概念的限定條件越多,那麽概念的指向性就越集中,這樣其內涵就越大,自然外延就小了。
例如:“西瓜”這壹概念的定義
西瓜是壹種水果(內涵為水果,其外延就很廣,指向所有的水果)
西瓜是夏天常見的壹種水果(內涵增加了“夏天常見”這壹限定條件,那麽外延就縮小到了夏天這壹範圍內,其他季節的水果就不屬於其中)。
即使這樣,對西瓜這壹概念的描述還是不清楚,因此需要繼續增加其內涵。
西瓜是夏天常見的壹種大型水果,呈橢圓形或圓形,汁多味甜,切開後是紅色的瓤,有黑色瓜子。
至此,讀完這壹定義,相信大多數人都能猜出這種水果是西瓜。這也是源於對“西瓜”這壹概念內涵的不斷豐富,在這樣壹步步地限定概念內涵的過程中,其外延也在壹步步地縮小,這個概念也才越來越清晰。
所以說,概念界定的過程,就是對概念的內涵不斷限定的過程。限定的越具體明確,內涵越清晰,外延也越明確。
按照此思路,我們的課題《基於核心素養下的問題提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中,關於核心概念的界定,應該從“核心素養”、“問題提出”這兩個方面進行界定。
1.核心素養
數學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起主要作用的數學素養。其核心與要害,在於從數學的視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加以分析和解決的綜合素養,在於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的綜合素養。
2.問題提出
問題提出來自兩個方面,壹是從給定的情境中產生新問題;二是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對問題進行再闡述。在科學和數學研究中,問題提出指的是未解的,但解決之後影響深遠的問題。
3.數學問題提出
在數學教育中,問題提出指的是師生為了教學和學習的目的而提出的數學問題。即:數學問題提出指基於某個問題情境,通過接受已知或改變已知的方式來提出新的數學問題,然後將其以問題的形式表達出來。
問題提出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實現數學意義與實際情境的雙向建構,將問題提出融入課堂教學不僅可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數學素養,應當把問題提出融入數學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