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壹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要寫壹份優秀的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麽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麽寫?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有關鷸蚌相爭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 篇1教材分析:
《鷸蚌相爭》壹課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寓言二則》中的壹則。這則寓言通過鷸和蚌相互爭吵誰也不讓誰,最後雙方都被漁夫捉住這個小故事,說明雙方互不相讓,只能兩敗俱傷,讓別人得利的道理。課文篇幅不長,語言通俗易懂,題目直接點出了寓言的內容,同時巧設懸念,激發讀者的興趣。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讀會課文。
2、能借助譯文理解關鍵詞語的意思和故事的大意。
3、能聯系實際感悟寓言的寓意。
教學重點:
1、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感悟寓言的寓意。
教學難點:
懂得雙方互不相讓,只能兩敗俱傷,讓別人得利的道理。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三分鐘
學生講最近***讀的壹本書《三國演義》中的小故事。
壹、故事激趣,引入新課
看到大家的學習興趣這麽高,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壹個歷史故事:
戰國時候,中原大地並立著七個小國:秦、楚、韓、魏、趙、燕、齊。在這七個國家中,秦國的國力最強大,其他六個國家勢力較弱,但相互之間實力相當。秦國壹直野心勃勃,想消滅其他六國,統壹天下。但他心裏明白:如果直接與六國為敵,即使自己再強大,也很難如願以償。於是,他壹直在等待著機會。
有壹回,趙國和燕國鬧了點小矛盾,趙王大怒,決定攻打燕國,出出心裏的這口氣。秦王大喜,相信統壹天下的機會來了。然而,當時有個叫蘇代的人聽說了這件事後,急忙求見趙王。蘇代只給趙王講了壹個故事,立刻打消了趙王攻打燕國的念頭,也使得秦王失掉了壹個統壹天下的好機會。
同學們,壹個小小的故事竟然能阻止壹場即將要爆發的戰爭,這到底是壹個什麽樣的故事呢?
西漢著名學者劉向在他的著作《戰國策》中記錄了這個故事,同時它也被編進我們的語文教材。今天讓我們壹起來學習鷸蚌相爭。
請大家看看題目,註意“鷸”字的寫法。(板書課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詞,生活實際和聯系上下文理解“互不相讓、毫不示弱”等詞語的意思。
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通過品讀課文,懂得雙方互不相讓,只能兩敗俱傷,讓別人得利的道理。
三、交流分享
(壹)1、交流分享。
出示鷸的圖片。
(1)指導學生觀察圖,看看鷸的外形最突出的特點。
(2)指名說鷸的外形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麽。(鷸的嘴巴又尖又長)
2、出示蚌的圖片。
指導觀察,說說蚌有什麽特點。(蚌有堅硬的外殼兒)
四、出示課件:朗讀三部曲
(壹)、初讀課文
1、請大家先自由地讀壹讀課文,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請壹兩名學生是讀課文,引導正音,其他學生評價。
(二)、課文再讀,讀懂內容:
1、俗話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請同學們和妳的同桌在壹起再讀壹讀。
2、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和妳的同桌壹起解決,明白課文大意。
3、找同桌站起來讀壹讀,其他同學評價。
(三)、小組內分角色讀
1、在小組內,有感情、分角色地朗讀課文。
2、找小組朗讀,其他同學評價。
3、讀懂了嗎?那老師來考考大家?我讀原文,妳們讀相應的譯文,好嗎?
4、看來妳們是真的讀懂了!相信在譯文的幫助下,妳們能把這個故事講得更精彩!誰來試壹下?
五、文本交流:說壹說文中妳喜歡的或印象最深刻的詞語或句子,談談妳的體會。
生:我來交流:我來講講故事的起因,請大家看課文的壹句話。蚌在曬太陽,鷸想吃蚌,就去啄它的肉。誰接著與我交流。
生:我與妳交流:它們壹個用嘴啄,壹個用殼夾,為了生存他們就爭鬥起來,那他們又是怎樣爭的呢?請大家把目光投向課文的第二、三句話。
鷸緊緊地咬住蚌肉,而蚌呢也死死地箝住鷸嘴,它們誰也不肯放躲過對方,都壹門心思要致對方於死地,這是壹場生死之爭,鷸曰(請男生讀),蚌亦謂鷸曰(請女生讀);時間就這樣壹分壹秒地過去了,它們倆都不放開對方,相持著,相持著,此時鷸氣急敗壞地說(男生接讀)蚌亦針鋒相對地說(女生接讀)。誰與我交流。
生:我與妳交流:故事的結局是:鷸和蚌爭得不可開交,誰也不肯放過對方,鷸和蚌爭了半天讓誰獲利了?這就叫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個漁翁,不費吹灰之力就撿到了壹只鷸和壹只蚌,誰與我交流。
生:我與妳交流: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懂得互不相讓只會兩敗俱傷,讓別人得利的道理。
師:是啊,對蚌和鷸來說這個故事絕對是個悲劇,但對燕趙兩國來說卻是個天大的福音。回到我們開頭的故事,趙王在聽完這個故事之後,恍然大悟,那麽他到底聽出了什麽言外之意呢?(燕趙相爭——秦國得利)如果只顧眼前的得失,那可就要吃大虧了!
六、思想大碰撞:請結合相關的故事、名言警句、古詩等交流妳的思想感悟。
小組交流匯報。
七、許多年後,鷸和蚌的子孫再壹次在河邊相遇了……這次,當年的悲劇還會重演嗎?有請小演員上場。
師:同樣的地方,同樣的情景,但是鷸和蚌的孩子這時候同時退讓了壹步,兩人安全脫險,漁翁空手而歸,漁翁有什麽感想,讓我們采訪壹下漁翁吧!
八、用手寫生活: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壹些矛盾,與長輩、同學或是鄰居,怎樣對待矛盾?怎樣化解沖突?請妳寫出來和大家分享。
九、總結升華:
同學們,區區幾十個字就避免了壹場戰爭的爆發;短短壹則寓言則讓我們明白了為人處事的道理。這正是:“字字珠璣化幹戈,句句精煉蘊真知。”這就是語言的魅力,這也是寓言的魅力,這更是我們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這節課就上到這裏,請同學們課外閱讀《戰國策》的其他篇目。
板書設計:
不肯相舍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權衡得失
懂得謙讓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 篇2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整體感知內容,理解寓意。培養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3.誦讀古文,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培養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誦讀課文,積累語言。
2.整體感知內容。
教學難點:
1.讀準字音:曝、雨、夾、即。會寫本課出現的生字。
2.正確理解“方、曝、箝、雨、得、禽”的意思,為正確理解古文意思奠定基礎。
教學模式: 激趣——自學——交流——誦讀——拓展——實踐。
教學策略:
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貫穿著蘇代勸阻趙王出兵的故事。通過建立考古小分隊,激發學生探究古文的興趣和自信心。把大量的時間用於引導學生自學研究,討論交流,誦讀古文。教給學生自學方法,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整體感知內容,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努力實現“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
教學流程:
壹、創設返古情境,點燃學習興趣
師板畫戰國七雄形式圖,生動地講述趙王欲伐燕的歷史故事。
在戰國七雄中,秦國最強了。它總想壹統天下,可壹舉吞並六國又不太可能,所以秦國只能等待機會。有壹次,趙國和燕國鬧了壹點小矛盾,趙王為了出這口氣,想出兵攻打燕國。燕王聽說了,就委托當時著名的遊說家蘇代,去勸阻趙王出兵。他只給趙王講了壹個故事,就使趙王打消了出兵的念頭。同學們,妳們想不想知道是什麽故事有這麽大的力量,居然能制止壹場戰爭呢?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古人作文往往是在某種情境中有感而發。能夠點燃作者創作熱情的往往是學生最感興趣的。)
(大屏幕上出示古文《鷸蚌相爭》。)大家看壹看,全文只有59個字,就起了這麽大的作用,真是壹字千金啊。古文乍壹看不懂,可細研究起來還挺有意思。妳們想讓老師講給妳們聽,還是想建立考古小分隊,通過自己的力量去把這個故事讀懂呢?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應註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二、建立古文學習小分隊,探究古文文意
有了興趣,學生壹定想知道“在這個情境中,作者寫了什麽”?讓學生自主理解文意。此時我給學生提示自學方法:這樣吧,妳們前後4人組成壹個考古小分隊。先自讀幾遍古文,直到讀得通順流暢為止。把妳覺得難寫的或者容易寫錯的字在本子上練會。聯系上下文,參考譯文,弄懂這個故事的意思。有不懂的地方標出來,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向組內同學請教,然後再讀課文。註意:壹定先自己學,聽懂了嗎?開始吧,給大家8分鐘的時間。咱們比壹比,看哪個考古小分隊的考古能力強。(學生自學,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這裏我註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給他們自學方法。立足於使學生學會學習,具備基本的學習語文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也對學生提出了學習要求: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顯的文言文。)
三、展示考古成果,體驗成功快樂
1.檢查朗讀情況,適當指導。(正確、流利、停頓適當即可。)
各位小考古學家,想不想展示壹下妳們的考古成果啊?誰敢第壹個站起來讀?他讀的時候大家認真聽,聽他是不是在讀古文,聽他有沒有讀出古文的味道來。
2.講故事以檢查學生是否讀懂。
哪個考古小分隊把這篇古文的意思弄懂了?能把這個故事簡單明白地講給大家聽嗎?
有誰把重點字的意思也弄明白了?誰能站起來給大家講壹講?除了講這個字的意思,還要講壹講它在文中指的是什麽。(方、曝、箝、雨、得、禽。)
3.在字詞理解方面還有什麽不懂的問題嗎?
如果還有問題,教師也要註意把它放回語言環境中去感悟,去理解。
4.歸納條理。
後人從這個故事提煉出了壹個成語,叫什麽?鷸蚌相爭。(板書:鷸)“鷸”字最難寫了,誰來講壹講,妳是怎麽樣記住它的?我也有個好辦法:“商”字摘掉帽,上面換個“矛”,右邊站只“鳥”。就念“鷸”。(板書:蚌相爭)誰來講壹講這個題目?鷸蚌相爭,故事是圍繞哪個字展開情節的?爭。(師板書:鷸啄蚌,蚌夾鷸。互不相讓翁得利。)
5.明理。
兩千多年前,聰明的蘇代就是給趙王講了這個故事,巧妙地勸阻了趙王,免去了燕國的壹場禍患。(板書:智者蘇代)妳能體會到這個故事的言外之意嗎?(燕趙相爭,秦國得利。)妳從這個故事受到什麽啟發?(板書:警後人)做事要權衡得失,不要只想自己有利的壹面,要相互謙讓,退壹步海闊天空。壹味地相互鉗制往往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得利。(板書:權衡得失要牢記。)
西漢的劉向專門把戰國時候勸說君王將士的高招編成壹部書,叫《戰國策》。(板書:《戰國策》)壹***有33篇。我們以前學過的成語《驚弓之鳥》《狐假虎威》《南轅北轍》都出自這部書。
(設計意圖:這段教學的設計,我本著“整體感知”的原則,重點在於培養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和能力。“學生輕松地學,學生學得輕松”是我的努力方向。本冊教材副主編陳錚老師在對本學年古詩文的教學輔導時說:“對詞語的講解是必要的,講講詞語過去和現在的異同。但是無論怎麽講,這種講解不要落到實處,不要忘記整體感知。至於它的本義、它的引申義,它是怎麽發展的,對小學生來講,他還不可能發展到這種程度,不可能壹時學透。它是壹種文化的積累。”)
四、指導誦讀,感受祖國語言的音韻美、節奏美
掃除字詞理解的障礙後,再回歸整體,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誦讀。
古文學懂了,這回咱們再來讀,看誰既能讀出古文的味道,又能讀出鷸蚌相爭的厲害勁兒。(指4名學生,壹人讀壹句。教師指導。各自練壹遍)。我想找3名同學來分角色朗讀,想選壹名朗讀最好的同學當旁白,再選壹只厲害的鷸鳥,壹只厲害的河蚌。咱班誰最厲害?(師根據學生的推薦指兩人。教師指導。同桌兩人練壹練鷸和蚌的對話。教師當旁白,全體男生讀鷸,全體女生讀蚌。)
這回呀,要求提高了,自己扮演3個角色,應該用3種不同的語調來演3個人是不是啊。練習壹下,最好能背下來。
誰能做到有感情地背誦?舉手的同學把書合上,站起來壹齊背誦。(師關掉大屏幕上的古文。)
(設計意圖:誦讀優秀詩文,註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會作品的內容和情感。本教材副主編陳錚老師也說:《語文課程標準》的各個學段都提出要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漢語的特點是它具有音律美。它的音律、它的節奏,它四聲是帶調的。它用聲音來表達情感。我們應該在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去體會、領略漢語的特點。學生讀古文要入情入境。最重要的是他們的情感和文字本身產生***鳴。他們做不到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壹些肢體的動作,通過壹些聲調來激發他們這種感情。)
五、拓展:試譯古文《狐假虎威》,培養學生學古文的能力
同學們的進步可真大!能談談妳這節課的收獲嗎?
今天,同學們通過鷸蚌相爭,卻讓漁人得利的故事,知道了做事要權衡得失。在學習過程中,初步懂得了怎樣學習古文。如果通過學習,大家更願意讀古文了,那老師就太高興了!
我還為咱班每位同學都準備了壹份小禮物,想知道是什麽嗎?是壹篇很有意思的古文《狐假虎威》。發給妳們課下去閱讀。學後可以和班主任交流,和同學交流,也可以和我交流,(告訴學生聯系方式)歡迎大家和我聯系。我會想妳們的。這節課就上到這兒,下課!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第三學段學生學習古文的目標是: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學生不但要學會,還要會學。本環節的設計目的在於:讓學生運用自己的積累和習得的方法自己去解決實際問題,相當於拿著漁具,運用方法自己去“釣魚”。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培養學習古文的能力。)
鷸蚌相爭教學設計 篇3教學目標:
1、知道這則寓言所講的故事。
2、能通過討論解決問題。
3、能自編自演課本劇。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懂得互不相讓只能讓別人得利的道理。
重點目標:知道寓言所講的故事。
難點目標:懂得互不相讓只能讓別人得利的道理。
教學過程:
壹、導入:
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也給妳們帶來了幾個謎語。不過,這是幾個畫謎。認真地看,從每壹張圖中都能猜出壹個成語來呢!(出示圖畫:滴水穿石、藕斷絲連、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生猜。)
呀,都猜對了!瞧,電腦博士獎勵我們壹本書作為獎品。(出示壹本書。)認真看,妳發現了什麽?(“寓”字裏面有“道理”,“言”字裏面有“故事”。)
聰明的孩子們,這回,妳知道什麽是寓言了吧?
那妳知道學習寓言要先學什麽?再學什麽?(先學故事,再學道理。)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鷸蚌相爭》。(板書課題,“鷸”“蚌”兩個字寫在田字格裏。)
二、實 施目標:
(壹)、初讀。
1、自由讀這則寓言,讀準字音。
2、同桌讀,互相聽壹聽,他讀的正確嗎?
3、讀詞:
鷸
“鷸”是壹個生字,而且非常不好記,不好寫,妳有什麽好辦法記住它呀?(指名說)從這個字的字形我們就能知道,“鷸”是壹種……,瞧,(出示圖),所以它是鳥字旁。認識了,也記住了。能在本上端端正正地寫壹個嗎?別著急,先觀察壹下老師在田字格裏寫的這個字。相信妳能比老師寫得好!(實物投影展示兩個。)
蚌 從這個字形妳知道了什麽?出示圖,這有壹個蚌,妳見過嗎?
啄 什麽意思?能做個動作嗎?啄壹下。
夾 什麽意思?能做個動作嗎?
能把這四個詞都用上,結合課文內容說壹兩句話嗎?別著急,先快速地把課文瀏覽壹下。(鷸啄蚌,蚌夾鷸。)
過度:鷸和蚌之間又會怎麽說,怎麽做?結果怎樣呢?
(二)、讀故事
1、自己讀課文,想壹想,鷸和蚌的話應該怎樣讀呀?
2、同桌試著讀壹讀。
3、指壹組讀。 追問:妳為什麽要這樣讀? 再指壹組讀,評讀。
4、同桌再練著讀讀,可以加上表情、動作。再指讀。評價:從妳的表情、動作老師看出來了…… 男女生讀。
5、雙方互不相讓,誰也不可讓誰,結果怎樣?
6、把這則寓言再完整地讀壹讀,註意讀出語氣。
(三)、明道理
1、問:誰還想讀?誰這只鷸?妳就是這只鷸,妳就是這個蚌。老師給妳們旁白。其他同學,咱們要看動畫片嘍!
2、 問:妳們笑什麽呢?(指名3——4人。)
3、動畫片挺好看的,想不想把這個故事自己演壹演?四人壹組自編自演。看那組分工快,合作的好!
4、指1組演。(要有所拓展,讓漁夫說句話。)其他同學思考:妳想對他們誰說些什麽?(指導:光批評他們也不行呀,還應該告訴他們錯在哪。)師對鷸和蚌:聽了他們的提醒,妳想說些什麽呀?
4、出示圖:假如,鷸和蚌從漁夫那裏逃了出來,有壹天,鷸和蚌又相見了,他們之間會怎樣說?漁夫又來了,他們又會怎麽做?
5、看來他們也明白了互不相讓,只能讓別人得利的道理。再讀這個小故事,體會其中的道理。
(四)、延伸
1、這個寓言故事出自古書《戰國策》,這是原文,讀壹讀吧!出示原文讀壹讀。
2、“鷸蚌相爭”也由此變成了壹個成語。像這樣出自寓言的成語還很多,如:自相矛盾、掩耳盜鈴。妳還知道哪些?
三、總結:
壹個簡短的故事,說明壹個深刻的道理,這就是寓言的魅力。有興趣的話,課下可以多讀壹些寓言故事,妳懂得會更多。
四、作業:
續寫鷸蚌相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