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黃陂區的文化

黃陂區的文化

2014年,黃陂區***有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3項、省級14項、市級16項,區級61項。享有“楚劇之鄉”、“泥塑之鄉”、“武術之鄉”的美譽。黃陂“九佬十八匠”遍布五湖四海,素有“無陂不成鎮”之說。民間文學木蘭傳說、曲藝湖北大鼓、和戲曲楚劇成功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黃陂泥塑、黃陂民間彩詞、高蹺故事亭子、黃陂榨油技藝等14項入選省級非遺保護名錄,民間技藝黃陂三鮮等16項入選市級非遺保護名錄。

木蘭武術已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世紀80年代,黃陂區武術大家根據歷史文獻整理的木蘭拳問世,被中國武術院正式確認為中國武術第130種拳種。

黃陂榨油技藝起於明嘉靖年間,在當地延續了400多年。已列入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黃陂木版年畫為民間畫匠、雕刻匠、印刷匠純手工工藝制品,作品產生於壹匠多藝制作或多匠操作而成的簡易家庭作坊。

黃陂泥塑:唐貞觀年間,泥塑藝人即開始塑制寺廟、觀中供奉的神像。漢陽歸元寺的五百羅漢和木蘭山的神像就是它的傳統代表作。歸元寺五百羅漢是湖北黃陂王氏父子用九年時間塑成的。黃陂是中國的雕塑之鄉之壹。

湖北大鼓起源於湖北黃陂,是壹種流行於武漢、孝感、鄂州和黃岡壹帶的說唱藝術,原名“鼓書”,又稱“打鼓說書”、“打鼓京腔”等。1950年為“湖北大鼓”定名的鼓王王鳴樂先生就是黃陂人。半個多世紀以來,黃陂陸續走出了陳謙聞、張明智等幾代湖北大鼓傳人,把這種曲藝形式傳承至今。2007年,黃陂的非遺項目“湖北大鼓”成功入選國家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楚劇是湖北黃陂、孝感壹帶的花鼓戲,原稱黃陂花鼓戲、黃孝花鼓,西路花鼓戲。由民間劃蓮船等藝術形式演變而成。楚劇是湖北省代表性劇種之壹,具有生動活潑、生活氣息濃厚等特色。演出劇目,多取材於民間生活和傳統故事。楚劇重唱工,特別是傳統折子戲,多為二唱到底,唱腔用遲腔,優美動聽。百余年來,楚劇久盛不衰,造就了壹批遐邇聞名的名演員。李品三、李小安、江秋屏等。 黃陂話即武漢市黃陂區方言。屬鄂東楚語系統,歷史悠久,直白易懂,為武漢市非物質遺產。

黃陂話屬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話和江淮官話交界處,兼有兩個官話區的特點,有23個聲母(包括零聲母),41個韻母和6個聲調,楚方言詞遺存較多,保留了古漢語中古去聲的聲調特征。 2014年,黃陂舉辦木蘭山登山節和全國山地戶外挑戰賽等導向性全民健身活動10項次,參加人數達18000余人。節慶活動豐富多彩,黃陂區還成功舉辦第四屆木蘭杜鵑花節、第14屆木蘭旅遊文化節、第5屆“漢交會”,首屆武漢賞花節,木蘭草原風箏節等活動。黃陂武湖建成湖北省現代農業展示中心等。

玩燈流行於武漢黃陂區特有的叫法,玩燈在黃陂是指集“舞獅、舞龍、彩船、竹馬、黃陂長堰走高、魚燈、蚌殼精”等於壹體的壹種廟會。牌子鑼鼓、墨龍燈、竹馬、高蹺故事亭子都為黃陂特色燈會形式。全區270個行政村976個自然灣,有龍燈525條、獅子970個、彩船45只。

僵獅子是壹種流行於湖北的武漢黃陂和孝感兩地壹帶元宵節的民俗活動,是壹種舞獅的遊獅活動,尤其以武漢黃陂的僵獅子最為有名。

木蘭廟會,每年農歷八月初壹,是木蘭廟會的第壹天。木蘭廟會是木蘭山傳統民俗活動,其歷史可上溯至南北朝時期,至今已有1500年歷史。通常有十萬香客遊客參與廟會。

  • 上一篇: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識點歸納有哪些?
  • 下一篇:奧斯陸是哪個國家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